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2 05/ 04 15:53:11
来源:新华网

青春的“滋味”丨永远冲在第一线——江西青年有“赣”劲

字体:

  新华网南昌5月4日电 题:永远冲在第一线——江西青年有“赣”劲

  新华网 王晓震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一百多年前,那些心怀“国之大者”的五四先贤,为后代留下宝贵的五四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青春密码”,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勇拼搏在时代需要的第一线。

  抗洪战“疫”,他们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乡村振兴,他们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农村焕发新貌;创新创业,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成长起来的赣鄱青年,总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冲在一线,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闪光。

  日前,共青团中央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和优秀共青团员、共青团干部。江西共有17个集体,30名个人受表彰(含追授1人)。

  曾经这个世界守护“90后” 现在“90后”守护这个世界

  1991年出生的刘炜玮,是南昌市西湖区消防救援大队团总支书记。2020年,江西遭遇历史罕见洪灾,他牵头组建“团员突击队”“英雄城先锋队”奔赴上饶鄱阳、九江永修等地,先后参与“7.12”永修县三角联圩溃堤救援等任务30余起,营救疏散被困群众750余人,护送中高考学子120余人,固防堤坝近18公里。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全省各地、各单位组建起上千支青年突击队,数万名团员青年报名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特别是供电、供水、煤气、交通等民生领域,火线组建起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17年前,全世界守护着‘90后’;现在,该换‘90后’来守护世界了。”打开微信朋友圈,这样的励志话语,让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欧阳娟热血沸腾。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她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在隔离病区连续工作16天。

  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刻,赣鄱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一线。

  米拉迪力为一线抗疫人员派送午餐。新华社记者 郭杰文 摄

  近期,南昌突发疫情,除了大量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奔忙“疫”线,还有许多各行各业青年在背后传递温暖:“95后”外卖小哥熊磊变身“大白骑士”,志愿服务居民去做核酸检测;在南昌高新区创业青年米拉迪力送烤馕夹羊肉串给一线防疫人员,温暖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胡振燕介绍,过去一年,江西共青团围绕“急难险重任务”,社会化组建5400余人的赣青突击队,在抗疫防汛等突发事件中积极作为。目前,全省各级团组织动员储备9万余名青年志愿者,近11万人次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

  在南昌大学,有一支平均年龄仅28岁的师生团队,他们用了6年时间,走过江西30多个县(区),将传统“稻鱼”变为新型“稻渔”,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鳖共作”“稻虾共(轮)作”等6类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有效助农增收,并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南昌大学师生们在选育婺源荷包红鲤。新华网发 南昌大学供图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表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广大青年师生把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用智慧贡献“南大方案”,付诸实际行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完成全国首个贫困县退出评估(井冈山)、连续5年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对省级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分省任务、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7项表彰奖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余玉荣,每年暑假带领学生奔赴田间地头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累计组织16000余名学子利用假期投身脱贫攻坚,组织13场贫困村特产销售直播。

  越来越多的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将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今年,共青团江西省委在助推双“一号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团结引领团员青年勇当生力军,让青春力量奔涌赣鄱大地。

  江西省崇义县左溪村多肉种植基地负责人周江福在打理植物。新华网发 严毅君 摄

  崇义县左溪村创业青年周江福是首批江西省“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他瞄准当今互联网风口,把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远销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要反哺家乡。”创业开始走向成功的他,也将种植、创业经验传授给周围的人,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共青团江西省委计划继续遴选2万名“乡村好青年”,既着力发现本土人才,又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努力把人才“引回来”。与此同时,组建“青联委员乡村振兴服务团”,举办“赣青优品”原产地助农直播,深入开展“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点燃青春智慧 激荡创新创造大潮

  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刘鑫,出生被确诊脑瘫。虽然自己患有残疾,但是看到高位截瘫的学长时,他想做一台“自动爬楼轮椅”来帮助他。在学校支持下,他和团队一起成功研发出智能轮椅,2020年,该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刘鑫在操作机器制作零件。新华网 王中庆 摄

  “青年之所以谓之青年,乃因有青春为伴。而青春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和种种希望如影随形。”这样的人生,虽然刚开始就注定了不易,但是刘鑫并没有屈服,他说:“在这个世界,要么被困难打败,要么就站起来打败它。”

  在这个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江西省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院校拿出“真金白银”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贡献国家、服务人民。

  过去3年时间,江铜科技创新专利授权增加400余件,省部级奖励科技成果7项,其中不少是像“高品质铜银合金线”这样的“卡脖子”项目,为江西铜业乃至中国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系列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青年科研队伍,其中就包括100多位年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创新发展锻造了“最强大脑”。

  2021年10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江西南昌举行,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个项目、956万人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南昌大学的“中科光芯——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大赛冠军。

  在大赛带动下,饱含着青年学子智慧的“双创”项目,从“智多多”走向“金多多”。在历届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上,总计融资意向金额达37亿元,参与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人达到800个,参与项目数2895个。

  同年,围绕创新创业,共青团江西省委联合其他单位举办“创青春”“挑战杯”等赛事活动,实施青创公益支持计划,帮扶14个青创项目落地转化。

  日前,胡振燕在“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六个江西’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共青团江西省委将举办数字经济专项青年活动,深化湘赣边合作区、赣深数字经济走廊青年人才交流工作,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孵化器,让青春力量在助推双“一号工程”中熠熠生辉。(海报设计:周渊渟)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 】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1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