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金改扩建项目:项目建设再提速 乡村振兴添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5/ 29 14:07:04
来源:新华网

昌金改扩建项目:项目建设再提速 乡村振兴添动能

字体:

  新华网南昌5月29日电(王凯丰)物料运输繁忙,机器轰轰作响……走进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赣湘界)段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昌金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施工景象。

  作为完善江西高速公路“大十字”主骨架的收官之作,该项目自2022年10月开工以来,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聚焦资源集约和低碳环保两大主题,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同时,通过改善沿线乡村路网条件,助力农民就业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建筑工地实现“绿色”生长

  作为沪昆高速重要组成路段,总投资额约222.3亿元、全长约179.5公里的昌金改扩建项目线路穿越地势复杂的赣西山区,沿线有多个水源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区,技术施工难度大,工程管理难度高。

  如何在施工作业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该项目在设计前期便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减少环境污染纳入考量。在依照山形地势选线选址,避免大填大挖的同时,保证排水沟外的规范作业,减少污染。

  走进综合场站,绿地灌木随处可见,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改过去人们对于施工现场尘土飞扬、噪音巨大的印象。应用门式洗车机、太阳能路灯、厂区喷雾降尘、扬尘监测……各项智能化设备令人大开眼界。

  “针对项目规划设计,我们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方面不断探索,因地制宜采取‘永临结合’‘降本增效’的方式,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场站负责人李丰奎介绍。

  为保护沿线生态环境,项目采取租用原有“建筑+改造升级”模式实现拌和站、钢筋加工厂等综合一体化建设,在项目建成通车后留给地方使用,减少对地方土地的临时征用和复垦工作,降低对地方环境资源的破坏。

  “按照“绿色生态”集约化布局规划,‘综合一体’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对质量的把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SSZ2标的“综合一体”场站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建成后,昌金改扩建项目“综合一体”场站将全面覆盖。

  智能建造促进提质增效

  工人操作钢筋数控中心,把原材料码放整齐,按下开关,全自动设备便迅速启动,吞料、剪切、弯曲、下料,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走进昌金改扩建项目钢筋加工配送中心,焊接机器人,数控钢筋弯曲机、钢筋笼滚焊机等智能化设备令人大开眼界。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先进制造工艺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提高钢筋加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材料损耗。

  加快推动交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赋能支撑。昌金改扩建项目在建设中推行全封闭智能梁厂,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用电、养生、振捣等成套微创新技术,将数字科技贯穿生产全流程,打造规划合理、高效节约、集数字与绿色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型梁厂。

  除了智慧梁厂外,项目还应用数智化技术,开发了“质量安全积分小超市”小程序,包含隐患上报、隐患处理、安全质量大数据、安全质量积分商城等功能。

  “目前我们交通基础设施建造和装备制造技术有了大幅提升,智慧、绿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细化具体工序、控制关键质量指标,昌金改扩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智能建造方向的转型升级,增加工程建造新动能、新活力。

  民生便道“筑”力乡村振兴

  “感谢昌金改扩建项目帮我们把这条路修好了,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外出了!”谈及家门口如今的宽阔平整的水泥马路,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邮桥村村民易泽铸欣慰不已。

  据了解,昌金改扩建SSZ2标三分部承担着昌金改扩建工程宜春段部分改扩建项目,路线途经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南庙镇和下埔街道。项目周边一条近两公里的小路是周边村民出行的必经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村民进出十分不便。

  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按照临时性与永久性相结合的原则,将施工便道修建在这条小路上,并全部用混凝土浇筑。将一条泥泞小路改建成了一条长2.32公里、宽4米、串联起三个村小组近百户村民的交通要道。

  公路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也是沿线百姓通往幸福生活的“民生要道”。截至目前,昌金改扩建项目共为沿线村镇修建施工便道56条,新建及整修便桥21座。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帮助沿线群众补齐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短板,建设饮水池、垃圾转运站等生活设施。截至目前,共建立饮水池、垃圾转运站10余个。

  “前些年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家庭,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如今在SSZ2标三分部工地负责扎钢筋的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邮桥村村民袁华端说,经过项目培训上岗后,现在每天工资可达近300元。

  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接续推进。昌金改扩建项目在开工之初便积极对沿线群众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项目实施带动“家门口”就业。同时,积极开拓产业工人培训新渠道,提升参建者的职业技能。截至目前,带动沿线劳动力就地就业500余人,助力开展产业工人培训2012人次。

【纠错】 【责任编辑:王凯丰 】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96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