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地种草”现象,怎么看?怎么办?-新华网
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07/04 16:01:11
来源:半月谈

对“农地种草”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字体:

  记者近日在江西一些农村走访看到,一些绿油油的农田里,长的不是水稻,而是成片的草皮。而草皮收割时会连带将耕作层一并铲走,田里的一道道“割痕”、一块块“斑秃”触目惊心。对于“农地种草”现象,该怎么看?

图片

  一位村干部给算了一笔账,如果管护到位,草皮可以两年割三茬,一亩草皮可以卖到五六千元,而且成本低、易打理、风险小。相比之下,种粮的亩均收益只有六七百元,一旦碰上旱涝灾害,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换句话来说,“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农民明知种草会对地力形成明显损害,仍然选择种草而非种粮,以至于对相关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产生抵触情绪。

图片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刚性政策必须不打折扣落实。同时也要看到,“农地种草”背后是农民对土地更高收益的现实追求。另外,市场对草皮也有着客观需求。治理“农地种草”首先就要对农民说清楚:哪些地方明确不可以种草?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2021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文,明确规定,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为一般耕地,不得在一般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这就等于明确给出了“负面清单”,清单之内不可为。

图片

  一头是政策要求,一头是市场需求,破解“农地种草”难题考验基层治理能力。只顾一头、矫枉过正的做法不可取,容易陷入“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怪圈。解开这个症结,首先就要着力加强政策阐释宣传,让老百姓明白,哪些地只能种粮,哪些地可以发展效益农业。既要严格执法,守住底线,也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在“法无禁止”范围内放手发展效益农业,让钱袋子鼓起来、老百姓富起来。堵疏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既治标又治本。

  策划: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余贤红、刘彬

  撰稿:范帆

  出镜:刘彬

  摄制:余刚

  技术:何隆勤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绿动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半月谈杂志社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