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种不正之风:评标专家“借标生财”-新华网
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07/19 14:27:03
来源:半月谈

警惕一种不正之风:评标专家“借标生财”

字体:

  招投标领域乱象由来已久,记者调研发现,除了过去常见的围标、串标、陪标等行为,一种较为隐蔽的专家假评标现象同样值得重视。

  本应公平公正履职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屡受诟病,一些人甚至触犯法律红线。有的专家充当“黄牛掮客”,与招标人、投标人、中介串通勾结、暗箱操作,从中获利百万;有的甘于被围猎,非法收受贿赂,打分“畸高”或“畸低”;还有的趁机敲诈勒索,以拒绝在评标报告书上签名为由要挟,索要高额评标费。

  2021年9月以来,江西启动开展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已公布的评标专家违法违规案例就有43起,分两批取消、解聘866名房屋市政工程评标专家。

  评标“吃标”“借标生财”,种种乱象凸显评标领域存在不正之风。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尽管招标投标法对专家评标行为有明文规定,但法律之外仍存“潜规则”。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评标活动中专家相互请托、互相关照成风,评标过程沦为“走过场”。这种风气的滋长,既暴露出部分专家法律意识淡薄,也折射出评标专家的日常管理存在短板。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单位对评标专家底数不清,对其参加评审活动的监管欠缺,助长了部分专家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

  作为工程招投标的关键一环,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准及其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招标效果乃至工程质量安全。对假评标、乱评标的做法,要采取措施大力纠正。

  一方面要强化评标过程信息公开,将评标专家的评分情况、否决投标理由等信息向社会公开,用阳光监督倒逼专家公正履职,另一方面要压实专家所在单位的监管责任,提高违法违规评标的成本。同时,进一步完善评标制度设计,推进标书电子化、评标远程化,通过技术手段阻断评标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和中介人员的接触,不断规范评标秩序。

  策划: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余贤红、刘彬

  撰稿:余贤红

  出镜:刘彬

  技术:任刚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半月谈杂志社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