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08/31 16:17:47
来源:新华网

开展“三联三融” 推动“产学研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主题教育中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梗阻”

字体: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发挥学校职教师资培养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相关省直厅局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积极作用,联合开展“联学联建联动 融通融合融汇”(简称“三联三融”)活动,合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梗阻”问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入融合。

  因堵点而起 奔问题而去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关系就业和民生。目前,江西省共有高职院校66所,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339所(含技工学校119所),各院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与此同时,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据统计,江西省累计认定的高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距离“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50%以上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江西校企合作关系松散,形式单一,企业对先进技术输出教育动力不足,毕业生定向就业人数总体规模偏低。江西省职业教育数字平台的共建共享程度不够。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技能人才的供给空间布局存在错配,部分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如,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缺口数20.9万人、缺口率74.8%;装备制造产业缺口数6.7万人,缺口率55.9%。

  针对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按照“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文化共塑、活动共办”的思路,联合全省22所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通过在主题教育中联学、联建、联动,整合“政企校研”各方资源,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找准职教定位。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承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使命。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全省15个厅局所属的22所院校开展“三联三融”活动。参与院校中,既有本科高校,也有高职、中职院校;既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学校,构建了上下贯通、类型多元的立体格局。

  ——对接发展需求。虽然各地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教规模和人才数量不断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庞大的制造业转型需求。通过“三联三融”活动,合作院校更加精准对接产业升级和地方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健全合作机制。合作院校针对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瓶颈难点问题,通过联合调研、校企互动、政校合作等,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合力破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探索构建“政-校-企-研”产教融合体系。

  链条式思维 体系化构建

  “三联三融”活动开展以来,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和牵头推进,相关省直厅局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科研平台各自功能,以“生态性协作”“规模化定制”“政校企联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建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并于2023年8月18日揭牌运行。产教联合体成立后,有效推动科研平台、企业设备、技术研发、师资力量等资源深度融合共享,为职业教育改革、产教科融合协同育人提供助力,构筑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创新链赋能,驱动产业链蓄势升级。突破传统思维惯性,发挥“政-校-企-院”综合优势,依托南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园区内华勤、龙旗、天珑等125家国内移动智能终端ODM前五强电子信息企业,南昌市域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23所大中专院校,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等99个科研平台,共同推动产教联合体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纽带作用,实现产业、资金、人才有效集聚,配置创新成果和产业项目在更大范围落地见效。强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以江风益院士牵头的南昌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园区内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提升产业创新和发展竞争力。建立大型、高端仪器合作共享机制,深化联合体内科研机构的对接交流,实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与园区内科研机构的设备共用共享,推动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

  产业链集群,聚焦创新补链强链。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前瞻布局南昌高新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通过统筹联合体实现多方集群,全力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推动产业链由单链变多链,多链变强链,构建起辐射全省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全区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家,其中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了9家ODM整机制造企业和30多家配套企业,LED企业16家,形成了以移动智能终端、LED等为主要特色,专业化分工细致、上下游产品配套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体系;以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全国供应商多达400余家,在江西合作供应商达128家,进驻南昌后新开站合作的供应商118家,每年带动超350亿的采购规模,成为全国唯一拥有LED全产业链原创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区,形成了面向未来发展前沿的科技创新合力。

  资金链供给,政策倾斜打好“组合拳”。联合体运行后,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等多个厅局各类政策支持。如,省教育厅对参与联合体建设的院校在专业设置、学分互认、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省人社厅在人才落编、待遇发放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等。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发债、投资、众筹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政府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创新等市场失灵领域的投入。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资金,建立绩效评价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在资产、场地、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如充分嫁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投入9585万元建设的分析测试中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借助全国唯一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项目,聚焦光电产业需求,校企协同开发一批核心实训项目,支撑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才链贯通,引才引智汇聚发展活力。在服务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联合体上的“三联三融”合作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升级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设立卓越工程师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10余个二级学院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南昌沪航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南昌沪航产业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比亚迪产业学院”,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与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璞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新型建筑材料产学研用中心,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签订订单班联合培养协议。着力打造由企业技术骨干、院校优秀教师、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产教联合体目前拥有入库导师2600余人,其中企业导师2359人、院校导师284人,科研机构导师18人。建立灵活的教师引进机制,构建“院校给编制+企业给待遇”双岗互聘模式,联合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团队。实现标准、课程、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对接,实施“导师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模式,建设以岗设班、以班排课的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收集企业设班需求73个,课程数438门,教材和工程案例28个,覆盖人数30875人,如华勤智能终端青苗培训班、欧菲智能终端产业技术班、兆驰半导体照明产线技术员班等。造就了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未来,联合体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新时代服务赣鄱振兴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做优做强南昌都市圈的“科教领头羊”和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助力器”,实现“省内领先、区域一流、全国前瞻”的高水平产教联合体总目标。

  合作谋共赢 融合展担当

  “三联三融”构建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打造校企发展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业内人士认为,“三联三融”互动整合校政企研多方资源,推动学校职业教育紧扣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解决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和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三联三融”,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找到校企的共同兴趣点,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面向企业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校建在工厂、车间成为课堂,实现产业和教育“耦合”。

  “三联三融”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江西省委第九巡回指导组组长王晖在指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展主题教育评价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主题教育中,联合全省22所院校共同开展的‘三联三融’活动,是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通过对接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政校企研齐聚力,体现了江西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高校使命、职教作为。”(袁思东)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