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12/13 17:18:12
来源: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

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三个一”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字体:

  “社区老人在助餐点吃饭有补贴吗?老人吃得起吗?吃得好吗?”2023年10月18日中午,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人大代表杨萍再次来到司马庙社区食堂,认真察看食堂的每日菜谱、就餐环境、食品卫生,一一询问食品的来源,详细了解菜品的价格,并掏出10元钱打了一份饭菜,与社区老年居民们坐在一块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谈到社区食堂,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社区75岁的喻文玲老人频频点头称赞道:“社区食堂办得很好,解决了自己做午餐的麻烦,在小区内就能用餐,费用还比外面快餐低。”

  这是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三个一”工作法暖心聚力、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以基层“小切口”驱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场景”的生动缩影。

  绳金塔街道地处南昌市中心老城区,常住人口4652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29.1%,80岁以上老人占比5.6%,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基层工作的新课题。

  为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今年以来,针对老城区“家门口”养老难题,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通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议、组织一系列上门走访、开展一系列实地监督,组织人大代表为推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和水平“把脉开方”。

  

  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议打开居民“话匣子”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居家养老常常面临‘投入赶不上需求’的尴尬,在资金总量有限的大背景下,不能‘撒胡椒面式’地平均用力,需要锚定需求精准发力。”区人大代表吴志华说。

  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切实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泛邀请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老年人在托养、饮食、出行和文娱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同时,街道人大工委召开养老规划座谈会,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来到江电社区参观“洪城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研社区养老工作现状,就基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畅谈意见、建议。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依托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养老难题专项开展人大活动,从而实现以问题为导向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我为民呼、民呼我为。”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澎德说。截至2023年11月,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已召开专题座谈会7次,参与居民6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条。

  组织一系列上门走访送到群众“心坎上”

  “养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应当统筹协调,尤其是高龄、失能、半失能、独居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失能介护、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形成多方合力。”区人大代表、绳金塔街道办主任张蓉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量庞大而细碎,尤为要求信息精准、服务到人。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区人大代表上门上户,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体送上慰问和关怀,详细了解老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状况,倾听老人们的心声,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依托社会力量和专业团队,打通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居家养老延伸服务的通道,既保障质量又降低成本,提升营运的可持续性。

  开展一系列实地监督科技赋能“活起来”

  绳金塔街道人大工委基于普遍民意反映,开展人大监督活动。一方面长效化监督养老服务质量。组织区人大代表来到辖区养老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站点实地调研走访,详细了解辖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行情况,对老人住宿环境和饮食环境的卫生、安全做摸底考察,保障老人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笑得舒心。

  另一方面,借力数字化,链接党群关系。依托人大履职app反馈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渠道,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做大,确保整体产业链良性运行。同时,统筹运用区级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养老顾问”,拓展服务效果评估、服务功能反馈等模块,精准对接居民养老需求。

  “人大代表积极履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只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生动诠释的一个方面。下一步,我们还可以创新探索‘12580机制’,助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细群众切身有感的关键小事,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基层、感知在基层、落实落细在基层。”区人大代表、绳金塔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友学说。(李丹)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