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3/28 17:19:56
来源:南昌市教育局

让乡村学生从“有学上”变“上好学”

字体:

  奔跑、传球、射门……每周五下午的体育课,校园球场上都是奔跑的身影。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尽情挥洒汗水与激情。“以前我们班才3个人,都凑不齐队伍,也没有足球场。更别提和别的班级较量了。现在不仅同学多了许多,还有好多足球伙伴,上学让我越来越开心了。”刚从和平小学转入仙亭江铃小学的熊清豪高兴地说。

  在南昌,像熊清豪一样,从乡村小学转入中心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南昌市大力推进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扎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乡村学生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由于农村人口的变化,乡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部分乡村学校出现“空壳化”现象。2023年6月,江西省启动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工作,南昌市教育局积极响应,推荐安义县参加省级试点工作。

  安义县乡村小规模学校10人以下35所、10至30人以下21所、30至100人以下27所,乡村学校“小而散”“空心化”现象十分突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对全县乡村学校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办学效益、办学条件因素等进行精准摸底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研判论证,确定了乡村学校网点优化调整规划。全县8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调整为17所,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迈上新台阶。”安义县教体局教体股负责人邹定缀介绍。

  在总结安义县先期试点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南昌出台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明确“原则上2024年2月前1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全面优化调整到位,3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基本优化调整到位”的目标任务。

  为保障学生分流安置到位,南昌市教育局坚持 “一校一案、一生一档”原则,科学制定学生分流方案,按照就近原则,将优化学校学生合并分流到乡镇中心小学或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少数地域面积较大、学校点位较多、家长意愿强烈的乡镇,将多所周边学校合并到具备办学条件的中心地理位置学校。同时,重点做好撤并学校学生的入学跟踪,防止因学校撤并导致学生辍学。截至目前,南昌共优化撤并小规模学校247所,所有撤并点学生已到校就读,无一人辍学。

  让家长无后顾之忧

  完成撤点合并工作后,做好学生分流保障的“后半篇文章”更为关键。对此,南昌市教育局提前调研,在学校规模、学生身心健康、家长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寻找最佳平衡点,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为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各县区积极做好相关方案,通过定制公交等方式,配备护学岗、随车安全员,解决撤并点距离较远学生上下学问题。同时,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家长会、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确保万无一失。

  到中午饭点,新建区大塘中心学校食堂内就会飘出香喷喷的饭菜香,孩子们端起餐盘依次排队打饭。只需要8元,孩子们就能吃上2荤1素1汤的营养午餐。为了方便中午带饭用餐的孩子,学校还购置了冰箱、微波炉、蒸饭机等设备,学校的道路、操场也进行了提升改造,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撤一并,牵一发而动全身。去年以来,南昌各县区中心学校的校区及校舍都实现了“升级”。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再撒芝麻盐式散布,而是集中优化提升。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约5.1亿元,聚焦“吃、住、学”三大关键环节,高标准推进学校基础项目改造工程73个。

  做“减法”更做“加法”

  “开学后,我在教室里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全班同学为我唱生日歌,当时我感动得都快哭了。”已是集镇中心小学本部学生的杨俊轩说。

  杨俊轩原先在西洛小学上学,班里总共只有3名同学。今年,学校的15名学生整体合并到集镇的中心小学本部。如今,杨俊轩的班里有40多名同学,原先一遇陌生人就羞赧的他,现在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据了解,南昌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城乡发展共同体建设,提出2024年城乡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所有乡村中心学校的目标,通过市、县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学校结对帮扶,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联片教研、智慧教育改革等举措,实现优质资源、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水平。

  “我们既持续做好布局调整的‘减法’,又做好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服务水平提升的‘加法’,下好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整盘棋’,让学生不仅能够‘有学上’,还能‘上好学’‘学得好’,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市教育局义教科负责人廖斌璐说。(陈堃)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