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8月21日电(谭茜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康复医学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观念中,针灸、拔罐、熏蒸、推拿等疗法往往被视为康复医学的标志性手段。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康复医学已融合众多高精尖前沿技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康复治疗的个性化与舒适度,更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近期,新华网团队深入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推出“医”线访谈系列稿件,听康复一线医护人员为大众科普康复医学知识,并分享各自对康复医学的心血、智慧和热情。本期专访该院副院长白洋,带领大家进入现代康复的世界,看前沿科技如何与康复医学紧密融合,共同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新华网:根据“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实施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您能谈谈工学与康复医学是如何在康复医学临床中发挥独特作用的?
白洋:今年,新质生产力作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引发了广泛热议与深入探讨。而在医学这一专业领域,医工交叉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通过医学实践提炼出核心问题,进而借助工程学的方法论来破解这些难题,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催生出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创新技术,更能在医学与工学的紧密配合下,持续孕育出创新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康复医学领域,这一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现代康复理论体系中,大量实现功能康复的设备与器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康复科也因此成为了医院内设备种类最为繁杂的科室之一。在此背景下,医学与工程学交叉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决定临床所能采用的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与先进性,进而深刻影响着康复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新华网: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您认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就医体验?它对于康复有何重要意义?
白洋:人工智能是全国都在重点关注的学科领域,是国家布局的未来重要产业发展方向。现在医疗技术里面已经慢慢地在融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并且我相信人工智能未来会改变现在的医疗模式。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引领我们迈向更加智能、精准的癌症诊断时代。这意味着,医生的个人经验与水平差异或将逐步被客观、精准的人工智能模型所优化与补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断体验。
而在康复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同样展现出无限潜力。如今,康复技术已开始携手人工智能,共同探索新的可能。例如,借助VR技术,我们得以重塑就医环境,使患者在更加沉浸、生动的虚拟现实中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大数据模型的运用也为姿势异常诊断等提供了全新视角,助力康复医学迈向更高层次。展望未来,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推动康复手段的人性化与舒适化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加温馨、高效的康复体验。
新华网: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普及康复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康复医学的认识和重视?
白洋:许多人对康复医学的理解仍停留在片面与误区之中,这一现象在临床工作者群体中亦不乏见。提及康复医学,人们往往囿于针灸、拔罐、熏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刻板印象,而对现代康复医学的丰富内涵与前沿技术知之甚少。事实上,只有当患者亲临康复医院,亲眼目睹那些高精尖的康复技术与手段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现代康复医学已发展至如此高度。这一现状无疑提醒我们,作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工作者,肩负着更广泛、更深入的科普使命。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范畴已不能仅仅局限于手术治疗与患者出院。我们应让公众深知,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或认知能力,进而重拾生活与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康复医学工作者需积极利用现代流媒体平台,将康复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