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样化服务让“幸福食堂”再升级
青云谱区创新“助餐+”打造便民生活新模式
去年以来,青云谱区通过多元化筹资,打造老年人“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在辖区内建成16家社区“幸福食堂”,并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志愿者送餐队伍,通过创新“食堂+”服务,链接社会资源,定期开展“食堂+义剪”“食堂+志愿服务”“食堂+我们的节日”“食堂+托管服务”等公益活动,将社区“幸福食堂”提升为“精神食堂”,让居民乐享幸福“食”光。
紧盯需求,解决“吃饭难”问题
近日,记者在三家店街道熊坊村“幸福食堂”看到,20多位老人正在就餐。
“现在,我们吃饭有了着落,每天的菜品不重样,荤素都有,味道也很好……”今年86岁的王金根吃得津津有味。王金根是熊坊村村民,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幸福食堂”的存在解决了他做饭愁、吃饭难的烦心事。
“一两个老人的饭菜最难做,烧一个菜太单一,烧两个菜又吃不完。在这里吃饭方便多了,早餐有包子、稀饭、面条等,午餐有三荤三素一汤,菜的品种多、价格便宜,还省去了做饭的麻烦。”熊坊村党委书记熊贤志说,“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三家店街道探索建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幸福食堂’建设。今年6月,‘幸福食堂’正式开业。”
青云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李春介绍,去年以来,青云谱区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建成16家社区幸福食堂,已累计服务老年人3.7万余人次。
多方合力,探索送餐新模式
11月6日11时30分许,岱山街道施尧村的“幸福食堂”热闹起来。西红柿炒蛋、腐竹烧肉、梅菜扣肉、煎鱼块……30多道菜品摆满了餐台,满屋飘香,老人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食堂一日三餐都供应餐食,中午、晚上都有30多个菜品,而且是自助取餐,喜欢吃啥就选啥。”前来用餐的宗芬英告诉记者,她今年69岁,儿女都不在身边,有了“幸福食堂”,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免费送餐上门。
据了解,青云谱区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强化辖区“幸福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的多元资金保障。如青云谱镇城南村有集体经济家底,幸福食堂采取“村里配套一半、老人自缴一半”的补贴办法,为本村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岱山街道施尧村“幸福食堂”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并对其免收5年租金,该公司对80岁以上老人每餐让利2元。
多元资金保障,解决了老人“吃饭难”,但对于不能堂食的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又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送餐需求?
“熊坊村社区‘幸福食堂’自运营以来,通过解决周边2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就餐问题,鼓励外卖小哥加入志愿者队伍,为高龄、空巢、失能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让‘幸福食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驿站’;施尧村的‘幸福食堂’通过社会组织和公益性岗位,以及‘送餐换用餐’的机制,鼓励志愿者和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为困难失能老年人送餐……”李春告诉记者,青云谱区充分发挥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志愿送餐队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通过暖心举措和互助行动,服务好老年人。
链接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
“天气热有清凉的绿豆汤,天气冷有香甜的八宝粥,‘幸福食堂’真是好,不仅饭菜可口,还能和老邻居们在一起参加社区活动,给政府点赞。”熊坊村居民张阿姨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为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三家店街道创新“食堂+”服务,定期开展“食堂+义剪”“食堂+志愿服务”“食堂+我们的节日”等公益活动,将“幸福食堂”升华为居民暖胃暖心的“多功能食堂”。截至目前,已累计为老人提供了500余人次的“义剪”服务,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10余次,让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上升。
在施尧村的“幸福食堂”,中午用餐结束后,孩子们在4名老师的引领下前往食堂二楼。其中一些孩子在阅览区专心致志地阅读,另一些则被分成五六人一组,由老师指导完成作业和阅读。据了解,自施尧村的“幸福食堂”开业以来,不仅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方便的用餐服务,还吸引了许多来自象湖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前来“打卡”。这些学生虽然住得离学校很近,但他们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在他们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给予学习上的照顾。今年5月,施尧村“幸福食堂”拓展“食堂+托管”服务,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将不断探索‘餐饮企业+社区食堂+点单服务’,打造便民生活新模式,建立健全日常运营机制,抓好食品安全、服务水平、餐品质量的提升,深化‘党建+食堂’养老模式,全方位解决高龄、空巢、伤残老人用餐难问题。”青云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打造一批养老助餐示范引领企业,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同时,广泛链接社会资源,通过“食堂+”服务拓展辖区老年人和普通居民的服务新需求。(汤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