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气象+,“加”出新效能
——“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走进江西
11月初,“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西,报道组的记者们在南昌、宜春、抚州等地,通过现场体验观察、采访交流等方式,既看江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及主要成果,也看气象服务与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后“加”出的新效能。
绿水青山气象“添彩”
山体雄峻,草木葱茏。位于资溪县的大觉山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近年来,资溪县深耕“气象+旅游”融合,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创建气候生态品牌,探索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推进气候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发挥气象优势,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大觉山景区获得了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资溪县发展改革委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寅杰向记者介绍,“零碳景区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碳汇、固碳抵消等多种手段,通过智能化转型、设备聚集化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景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让绿水青山更美,让游客出行安心,当地气象部门在大觉山建设的生态气象监测站网,为景区生态环境的评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通过“云盾”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机等,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向景区提供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全力保障旅游安全。
景色美空气好,绿水青山迎客来。如今的大觉山景区,生态效益正逐步向经济效益转化。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景区共接待游客2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亿元。
特色产业气象“守护”
樟树作为“中国药都”,有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位于此地的“泰豪·中药气象小镇”,其丰富的中药种植离不开气象的贴心“守护”。
漫步在小镇里的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区等地,随处可见气象元素,种植园内一个个气象传感器犹如“看天管家”,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这些设备可是了不起的‘黑科技’。”江西省双金园艺场项目办负责人胡小猫向记者介绍,“它们涵盖植被、土壤、光照、辐射、二氧化碳、作物长势等十几种观测要素,让7000多亩中药材全生育期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从而提升药材产量,保证质量。”
硬件支持让气象信息接地气、有底气,也让当地特色产业种植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类似的场景,也在永修云山企业集团新民村柑橘基地上演。
秋冬交替时的永修,柑橘红了,橘农忙着采摘挂满枝头的硕果,空气中洋溢着丰收的甜蜜。“除了霜冻灾害,降水的多少也影响着柑橘的口感和风味。遇到雨季,如果不及时处理,果子不但不甜,还容易烂在枝头。”说起气象服务带来的作用,云山企业集团果林公司罗殿农场果农宋静静颇有感触。
近年来,当地气象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帮助基地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放气象服务材料等形式,让果农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为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低空经济气象“护航”
江西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被誉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记者走进江西“智气象空间”,“江西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的招牌引人注目。
“我们承担全省通用航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业务,负责提供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救急等关键时期低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龙余良向记者介绍。作为国内首个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该平台打通低空气象数据与通航飞行数据壁垒,实现飞行计划数据叠加低空气象数据的直观显示,以及通航气象情报信息“一站式”获取和通航气象“一平台”服务。
此外,根据通航飞行的不同阶段,该平台提供不同的针对性产品,并提供云顶高度、云底高度、积冰指数、零度层高度等低空飞行高影响气象要素预报,针对每个飞行计划,平台还提供飞行气象条件预报和气象风险警示。
据了解,江西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成立以来,已为5812次飞行计划保障5.1万架次飞行,提供6万余次实况信息、3万余次预警预报信息,为江西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贡献气象力量。(记者熊修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