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田变大田 “粮田”变“良田”
——南昌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效农田,改善了农田灌溉耕作条件,为全方位夯实农业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眼下,正是抢抓冬季农闲施工的黄金期,各地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进贤县架桥镇南岗村吴家村小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全力“绘制”高标准农田发展新图景。
南岗村村民胡菊根今年承包了160多亩农田,其中有100亩已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他打算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将剩下的60余亩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预计再过10多天便可施工完毕。
“以前都是小块田,种植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小田变大田,种植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以前一台收割机一天只能收割15亩左右水稻,现在高标准农田一天可以收割70多亩,务工收入显著增加。”胡菊根说。
架桥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原有的小块地整修为大条田,并对农田渠系、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良田美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全镇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800余亩,目前已经完成了90%。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土地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土地流转价格也翻了几番,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架桥镇镇长万丽云表示。
在新建区昌邑乡伍喻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种粮大户伍建红望着稻田感慨万千:“以前的农田地块小,机械作业困难重重,如今田块整治后,大型机械可以轻松进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伍建红表示,机耕道修到了田边,不仅解决了稻穗倒伏收割的难题,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未成熟稻穗的浪费,让农民们实实在在受益。
伍喻村党支部书记伍亨合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优化了耕作条件,更显著提升了土地肥力。通过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田地的肥力“更足”,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新建设的灌溉渠道和排水沟让田地进水快、出水畅,庄稼的“口粮”得到了充分保障。如今,这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已变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粮田”变成了“良田”。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累计投入资金30.8亿元,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10万亩,加上此前已建成的152.9万亩,总面积已达262.9万亩。目前,我市正在同步推进40.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县区全力以赴,以科技为笔,农田为纸,描绘增产增收的丰收画卷,为乡村振兴铺就“金色大道”。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粮食产能、抗灾能力、宜机能力、农民收益、耕地地力均有了明显提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亩均粮食产能增加了100斤以上。同时,我市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流转,发展规模粮食产业,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75%以上,亩租金平均增加100元以上,亩均节本增收超过300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宇 李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