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位于赣南的小县城,能有多大的戏剧舞台?
12月初,由戏剧家赖声川和剧场制作人丁乃竺发起的会昌戏剧季002在会昌戏剧小镇落下帷幕。持续11天,来自国内外的26部戏剧、总计212场演出,让当地居民和远道而来的戏迷过足了瘾。
世界好戏轮番登场
台上,老国王的鬼魂听着乔特鲁德的内心独白,愤然将手中的一束红玫瑰砸向桌台,古老的尼古赫帕琴声转而变得短促紧张,牵引着故事情节步步递进……台下,观众凝神屏息,唯恐发出一点声音干扰到舞台上的纯净和声。
这是开幕式当晚会昌戏剧小镇会剧场内的一幕。台上演出的是由波兰“山羊之歌”剧团带来的音乐戏剧作品《评论哈姆雷特》,该剧也是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现场极致的视听体验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没想到在会昌戏剧小镇,能看到国际优秀剧团的表演。”上海游客沈女士因为错过了该剧团在上海的演出,特地乘火车追到小镇。“第一次看到以和声、复调等音乐形式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演员的声音穿透力太强了,让每一个人物内心的挣扎展露无遗。”
戏剧季002期间,国内外众多戏剧名家名作齐聚小镇,纷繁多彩的戏剧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鉴。如加拿大戏剧家罗伯特·勒帕吉的自传式作品《887》、赖声川专为戏剧小镇打造的《镜花水月》、法国“明天我们改变一切”艺术团演出的《鸟人与他的奇美拉乐队》等。此外,中国传统的泉州提线木偶戏、赣南采茶戏也压轴亮相。多元的世界戏剧文化,为五湖四海的观众带来一场戏剧的狂欢。
大咖新秀当起“会漂”
在众多表演剧目当中,会昌戏剧小镇出品的两部小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一部是青年演员杨易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独角戏《平原之王》,另一部是由青年导演赵易阳、姜思达与当地居民共同创作的素人剧场作品《66小时》。两部戏一经亮相,便成为当地热门剧目。
“这部戏体现了会昌人对家乡的复杂感情。戏里的演员是当地的中学教师、烤肉店老板、射箭教练、小镇员工等。”聊起《66小时》的创作经历,赵易阳笑着介绍,“我们让演员自己给角色写剧本,他们饰演的角色其实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自己。素人演员青涩有趣的演绎和真实独特的生活经历,成为这部戏的最大看点。”
如今的戏剧小镇,不仅因戏剧出彩“出圈”,还成为不少艺术家创作的“桃花源”。在这里,不仅有赵易阳、姜思达、杨易这样的青年创作者,还有WWD CHINA首席创意总监黄薇这样的时尚圈人士,她在这里创办了“小镇小时代”工作室,并将当地的非遗技艺融入自己的创作。令戏剧迷更为惊喜的是,美国著名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也来到小镇当起“会漂”。据悉,他将以会昌为题材创作一部戏剧并面向全球征集演员,新作品有望登上明年会昌戏剧季003的舞台。
戏剧无界成风化人
“这里不收门票、不设围墙,就是想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健康包容的戏剧文化生态。”采访中,赖声川强调,会昌戏剧小镇不是复刻任何已成名的戏剧季或戏剧镇,它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也会开出独一无二的花朵。目前,小镇不仅成立了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培养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还常态化举办“世纪对谈”“赖声川大讲堂”“剧本围读会”“演后谈”等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各年龄段戏剧爱好者走进这里,从零开始学习体验戏剧艺术,在戏剧中挖掘创意潜能。
张舒静就是通过上“剧本围读会”,慢慢接触并喜欢上戏剧的。借着剧组征集素人演员的机会,她毫不犹豫报名参与了《66小时》的表演。“戏剧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关注身边的小事情,发现当下生活中有趣好玩的一面。”在戏剧创排期间,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到排练厅,享受戏剧带来的美好时光。
21时30分,有容广场还是人声鼎沸。法国剧团的《吆喝火人》一出场,就成功带动了居民和游客们的“舞蹈DNA”。大家一起跟着乐队在广场上欢快跳跃,齐声唱和“阿欧-阿欧”。人群中,钟女士和她6岁的女儿笑得格外灿烂。“之前还担心她看不懂戏剧,接触后发现孩子有自己的视角去解读,而且还开阔了她的视野和想象力。”钟女士说,会昌能有这些国内外的戏剧艺术资源很不容易,她打算以后周末都与孩子一起“扎”在小镇看戏。
“戏剧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创意教育。”剧场制作人丁乃竺说,打造戏剧小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戏剧文化慢慢浸润在会昌人的生活当中,让这里的孩子在一个充满文化创意的环境中成长。相信有这样一段体验,他们的人生将会更加饱满丰盈。(陈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