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1/18 16:23:2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江西频道

新华访谈|强攻工业、创新驱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访江西省人大代表,赣州市赣县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文彦

字体:

  赣县区位于赣南腹地,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国稀金谷”核心区、赣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今年江西省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赣州市赣县区委副书记、区长,赣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彦做客“新华全媒访谈”,跟大家分享赣县区、赣州高新区如何通过强攻工业、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西省人大代表,赣州市赣县区委副书记、区长,赣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彦做客“新华全媒访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中国稀金谷”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持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撑。2024年,赣县区在强攻工业、做大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文彦:2024年,赣县区、赣州高新区深入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中国稀金谷”现代化产业体系。首次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工业倍增升级先进单位。围绕稀土、钨、钴镍锂、智能装备制造四条产业链,倾力打造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新材料及应用、锂电新能源材料及应用三大产业集群,首位产业集聚度达73%,以赣州高新区为主要核心承载区的赣州市钨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功入选2024江西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钴产品、磁性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培育营收超亿元以上企业34家、超10亿元11家,获评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2家,腾远钴业入选2024江西民营企业百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0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钨工业发展大会,“中国稀金谷”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数实融合加速推进,新增深度上云企业数居全市第四,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6项制造业数字化关键指标均居全市前三,纳入市级“机会清单”“产品清单”数居全市第二。

  

  航拍“中国稀金谷”一角。薛顺鑫摄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区域性“科创高地”

  主持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稀金谷”核心区所在地,赣县区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前行的?

  刘文彦:近年来,赣县区、赣州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区域性“科创高地”。一是强平台。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平台16个,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为核心的“两院五中心”科创集群,构建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检测检验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赋能的主阵地之一。二是育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和“研发投入攻坚”行动,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7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家,均居全市第二。三是促转化。钨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两个科技成果转化市级分中心建成运营,全省首个县级转化平台——中国稀金谷“高科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功上线,赣州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近三年推动包含3个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2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中国稀金谷”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四是优服务。2024年,举办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赣州站)、“科技+金融”投融资路演等活动11场,升级推出人才新政“20条”,引进高层次人才184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1099人,4人入选“赣鄱英才计划”,3人获评赣州市第八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及提名奖。

  

  2024第三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赣县召开。薛顺鑫摄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县篇章

  主持人:近年来,赣县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打造“科创高地、千亿园区、魅力新城、客家摇篮”,实现经济与民生双提升。2025年,赣县区在推动县(区)域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新的谋划与展望?

  刘文彦:赣县区、赣州高新区将以“五大”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攻坚提升年”行动,加快打造“科创高地、千亿园区、魅力新城、客家摇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县篇章。

  一是千方百计扩投资强消费。聚焦中央全方位扩大内需和“十五五”规划编制重要窗口期,谋划储备一批“两重”“两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深入挖掘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投资潜力。以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首发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银发经济,做旺夜间经济,打造客家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推动乡村旅游繁荣发展。

  二是坚定不移抓产业促创新。发展壮大“四链三群”,深入实施“4312”行动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首位产业强链壮群,打造全国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永磁电机产业园、更高水平的“世界钨都”、特色更加鲜明的锂电新能源材料集群。争取创建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先进金属材料江西省实验室中试车间落地,充分发挥钨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市级分中心作用,用好中国稀金谷“高科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航拍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该研究院拥有稀土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邹忠辉摄

  三是坚持不懈抓改革优环境。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调整优化“乡财县管”体制,纵深推进“一表同享”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生产“大托管”向“大运营”转型升级,全力推进赣州高新区综合改革。深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优化“两区”融合办事机制,提升“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努力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四是全力以赴抓品质促振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无障碍示范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攻坚,确保生活污水收集率达75%以上。推进“一圈五环”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形成“1+3+8+N”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提升“菜篮子”生产供给能力,壮大油茶、甜叶菊等优势特色产业,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