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互鉴、讲好江西故事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如何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今年江西省两会,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做客新华全媒访谈,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主持人:作为江西省人大代表,在听取了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后,您有什么感受?
吴婉菁:省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引领坚定、成果客观全面、目标具体明确、理念独特新颖、措施务实有力,是对标对表、提振信心,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好报告。
报告中再次明确了“繁荣发展赣鄱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打造一批‘非遗国潮’”的任务目标。作为来自基层的非遗传承人,报告让我们为之振奋,充满信心,也深感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非遗资源既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也是重如泰山的责任,为我们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繁荣发展赣鄱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推动赣鄱文化的繁荣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让非遗回归生活,美化生活
主持人:这次参会,您也带来了您的作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作品的寓意吗?
吴婉菁:为了迎接省两会的胜利召开,我特意绣制了一幅《多喜多福》的夏布绣音乐台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石榴的红色象征着吉祥平安;石榴的果实饱满圆润,常被视为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代表着不断进取和成长,象征着丰收和繁荣。我希望通过手中的一针一线来表达这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也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同时,希望各界人士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绣“福”,是为了预祝蛇年新春的到来,祝福大家新春吉祥,幸福安康!
夏布绣《抱石山水》tote包,是践行“非遗国潮”的实践和探索,把家乡文化用国家级非遗夏布绣的传统技艺表现在时尚又实用的载体上,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美化生活”的初衷,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培育体系
主持人:今年省两会,您带来了哪些意见建议?
吴婉菁: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于“传承”,而传承非遗的关键在于传承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传承人数量足不足、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能否高质量传承发展。
因此,我带来的建议主要是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培育体系的相关建议。一方面,建议开展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执法检查以及省内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展现状大调研,摸清底数;另一方面,建议健全完善全省非遗保护政策体系。一是健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江西省青年传承人扶持计划”,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职称评定、培训和就业岗位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会保障体系。延续并加强“关爱工程”“一手扶着老,一手牵着小”,补缺并加大各级财政对非遗传承人的补贴、表彰和奖励力度,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是建立多单位、多部门非遗保护工作的联合联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创。四是启动“国企+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的合作试点工作。设立并发放“非遗创新券”“非遗品牌策划和推广券”,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力量,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培育江西特色的“非遗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