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瑞金机场即将首航,瑞梅铁路、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136家,预计实现规上工业营收280亿元;2024年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今日“共和国摇篮”,生机勃勃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1月19日,江西省人大代表,瑞金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春林做客“新华全媒访谈”,邀请网友共同见证红色热土迸发的新活力。
产业见能效 民生务实效
主持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瑞金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哪些亮眼成绩?
刘春林:2024年,瑞金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持之以恒“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跨越。经济运行逆势上扬,预计十大主要经济指标在赣州排位多项实现进位赶超。争取上级资金81.28亿元,规模总量连创历史新高。引进招商项目46个,实施重点项目191个,完成年度投资103.8亿元。新增项目入库143个、排名赣州第1。瑞金机场完成试飞、即将通航,瑞梅铁路、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城市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市县综合考核二类县(市、区)第一等次。
二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5315”行动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136家,预计实现规上工业营收28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励、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取得零的突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认定有机绿色农产品3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8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8家,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获评全省“优秀”。
三是改革开放持续释放活力。开展第四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行动,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37件,高频事项“掌上办”占比达85%;充分发挥“惠企通”平台作用,兑付惠企资金5.6亿元。扎实推进40项重点改革任务,健康县区建设、供销联社综合改革、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等工作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瑞金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港多区”发展,增开瑞金—厦门港—美国洛杉矶图定班列,全年货物吞吐量达1.2万标箱。
四是城乡面貌呈现日新月异。深入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综合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雨污管网、主干道路、农贸市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受国家考核评估,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评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改建农村公路141.6公里,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3条、示范点31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率达99.4%,居全省前列;境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63.2%,居全省前列。
五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可感。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7%,十项优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年度目标全部完成。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建成“5+2就业之家”58个。新改扩建城乡学校5所、新增学位4080个,中学教育质量稳居赣州前列。完成中医院搬迁改造,建设“上海瑞金诊室-江西瑞金专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定量考核居全省前列、赣州首位。建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所“一老一小幸福院”投入使用。
把准新定位 打好优势牌
主持人:2024年,赣州市出台《关于支持瑞金加快建设高水平副中心城市的意见》,瑞金有了新的城市定位,围绕这一新定位,瑞金市将主要从哪些方面开展新布局?
刘春林:瑞金将围绕建设高水平副中心城市目标,把准新定位、打好优势牌,奋力向新突破、向高而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瑞金建设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一是千方百计扩内需、稳增长。抢抓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重要窗口,谋划一批“两重”“两新”项目,力争全年争取各类资金81亿元以上。持续招大引强,有效实施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建好用好产业引导基金,不断提高招商质效。完善全周期项目服务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全面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持之以恒兴产业、聚集群。深入落实“5315”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营收320亿元以上。集中资源推动电解铜、表面处理中心、数字印染中心、宇杰环保二期、米娅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链主企业。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运营保障等临空产业,打造赣闽粤航空产业新都。
三是蹄疾步稳抓改革、促开放。深入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惠企政策兑现改革,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省、赣州市第一方阵。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瑞梅铁路、瑞金国际陆港二期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推动瑞金机场实现通航,全力拓宽对外开放新通道。
四是坚持不懈美城乡、优生态。纵深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雨污管网等改造,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纵深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市)。
五是全力以赴惠民生、保安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各级民生实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推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守住兜牢民生底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主持人:近年来,“红都今朝更好看”发展形象渐入人心、广为认可,特别是在红色文旅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瑞金在推动文旅发展都有哪些具体举措?新的一年将有哪些新看点?
刘春林: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抓基础强弱项、抓特色树品牌、抓改革求突破,奋力打造全国最佳红色旅游圣地和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典范区。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连续7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文化百强县,获评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2024年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共和国摇篮旅游区闸机客流排名全省红色景区第1。
一是高点谋划,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瑞金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瑞金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措施,从政策层面对旅游和红培产业进行规范、激励。深化文旅体制改革,理顺文旅部门和涉旅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大国有文化旅游资产资源及经营权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源资产效益。
二是加大投入,着力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打造象湖里、天沐温泉康养小镇等文旅项目,建成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瑞金人才公园等项目,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提供丰富业态支撑。同时,不断完善旅游功能配套,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达19家,各类接待床位达1.17万张,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立足特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联动机制,获评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新推动公办红培机构与民办红培企业联动合作,目前已有15家民办红培机构与瑞金市委党校签订了招学引学协议,共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2024年接待开展党性教育306批次、20507人次,红培研学20余万人次。
四是强化营销,全力唱响红都文旅品牌。先后组织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策划精品旅游产品,与当地旅行社和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港中旅入驻瑞金,进一步盘活国有景区运营模式,拓展客源渠道。围绕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策划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瑞金、宣传瑞金。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唱响“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旅游配套。加快云境花园酒店等项目建设,推动天沐温泉度假酒店对外营业;扎实推进瑞梅铁路、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等项目建设,推动瑞金机场早日通航,加速形成集高速、高铁、航空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提升游客出行交通便利度。加快推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步道提升项目建设,建成共和国摇篮景区文旅融合提升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二是建好旅游城市。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城市和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把城市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建设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城市。提升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更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全力打造景城融合新瑞金。加快“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民宿集群,创建高品质乡村旅游点。
三是打响旅游品牌。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推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旧址创4A级景区,象湖里创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共和国摇篮旅游区创建省“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精心谋划有影响力的文旅活动,加大新媒体领域宣传力度,围绕瑞金机场通航,紧盯主要客源地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专题推介活动,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