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修水县各地积极组织人员和设备,加紧进行育秧、整田、施肥等春耕工作,确保不误农时,不误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秧好一半禾。3月24日,在修水县何市镇农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育秧中心,两条自动化水稻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一个个育秧盘在流水线上完成铺基质、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后,整齐叠放,流程紧凑高效。
这两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可满足800亩大田用秧需求。标准化育出的秧苗不仅质量好,而且效率比传统人工育秧提高了10多倍,受到种植户青睐。
修水县何市镇种粮大户蔡亮明算了一下代育秧的经济账,他今年计划种早稻200多亩,向合作社下代育秧订单后,不仅不用担心“倒春寒”对秧苗的威胁,还能节省3000多元支出。“以前使用人工育秧质量参差不齐,风险大。现在通过工厂化育秧,不仅质量提高了,人工成本也节省了不少。”蔡亮明说。
“我们已接到40多户、2800亩早稻的代育秧订单,将通过工厂化大规模集中育秧,为种植户节约成本。”修水县农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新赞介绍。
在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机器轰鸣,履带式拖拉机来回穿梭进行翻田、施肥作业。“履带式拖拉机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对工作层的保护优于轮式拖拉机,不会打得高低不平,二是加装北斗定位系统之后,可从后台进行数据分析,方便后期管理。”修水县农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戴石星介绍。
近年来,修水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政策惠民,依托1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水稻育秧、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效保障全年粮食生产。今年,该县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1.5万亩,全县春耕春播工作正有序进行。(记者曹章保)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