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雅穿越千年 芳华照见时代
滕王阁景区九成区域免费开放让市民游客畅享古风新韵
航拍滕王阁
一江碧水、一座楼阁、一篇名作,光照赣鄱大地;延绵近3公里的古色古风建筑,民众共享共赏……站稳“南昌C位”的滕王阁流淌着新时代南昌奔腾的诗意和韵味。这座见证着“物华天宝”的江南名楼,随着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的完工,展焕新颜,成为南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缩影。
空间重构: 古今交融的滨水长廊
信步新拓的临江长廊,恍若步入青绿卷轴——唐风宋韵次第舒展,檐牙衔住流云,朱栏挽起烟波。当暮色浸透飞阁,288米灯笼长墙忽而苏醒,将《滕王阁序》熔作星河倾泻。更妙的是,九成区域免票迎客,令市井烟火与琼楼玉宇共沐江风……
这一切,都得益于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的精心规划与施工——扩容后的滕王阁景区总面积达到了约700亩,完成了从封闭式景点到开放式文化空间的华丽转身,景区约90%的区域免费向游客开放,彻底打破了景区与城市的物理隔阂,使得更多市民和游客能更方便地感受滕王阁的魅力。“家住附近,工程完工后,滕王阁成为一座信步可至的文化地标,无需门票,每天都能在这美景中走一走、逛一逛,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高了。”市民熊可可表示。
不仅如此,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打通了滕王阁与八一大桥、大士院老街的交通网络,市民可直达大士院,或沿滨江步道漫步,尽览“豫章十景”章江晓渡与“一江两岸”风光。 家住榕门路的市民李思唯感慨道,“现在推窗见阁,‘抬脚到江’,我每天早上都来跑步,晚上还会带家人来散步,看灯笼墙。”她口中的灯笼墙,便是滕王阁景区热门打卡点之一。灯笼墙阵列呈现,白天是装点唐风建筑群的朱红屏风,入夜便化作流淌的《滕王阁序》光影长卷,令人恍若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
文化“活化”:
可触摸的历史记忆
在建筑风格上,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充分借鉴了唐代建筑的精髓,采用了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等传统元素,使得新建设建筑与原有的滕王阁主阁相得益彰;景区内的仿古建筑群也注重细节雕琢,无论是栏杆上的雕刻、门窗上的图案还是屋顶的瓦片,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注重建筑的美观与实用,又将南昌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的建设理念,使得景区在焕发新颜的同时,也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此外,滕王阁景区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时令等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滕阁诵序迎新”主题活动、“十二花神满庭芳”国风大赏等。在“滕阁诵序迎新”活动中,游客们身着古装,齐声朗诵《滕王阁序》,那朗朗的诵读声回荡在景区上空,仿佛将人们带回到千年前的盛会现场;在“十二花神满庭芳”国风大赏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汉服,翩翩起舞,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起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
近日,香港银发旅行团千余人访昌探访滕王阁,游客吴颖仪兴奋地说:“滕王阁之行意义非凡,让我们在游览中深切感受到南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不仅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旅行,更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化盛宴。”
文旅融合:
激活老城经济新动能
如今的滕王阁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据统计,2024年全年,滕王阁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北园开放区域入园人数就达到了700多万人次。
滕王阁景区的升级和开放空间的扩容不仅提升了景区品质,更带动周边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滕王阁景区与八一大道、中山路、胜利路等主要街区实现有机串联,与珠宝街、大士院等特色商圈紧密衔接,形成了以滕王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生态圈。
游客在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胜景之余,还能漫步八一大桥赏赣江风光,或是在大士院街品尝地道的南昌拌粉、瓦罐汤等特色美食,享受“一站式”文旅体验。“现在,游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大士院街一小吃店老板欣喜地说,“以前主要做早餐生意,现在全天都有游客来打卡。”
身着簪花服饰,或在雕梁画栋前轻摇团扇,或在青石板路上缓缓踱步……穿汉服打卡免费游园也成了很多游客的选择。“现在每天预约做汉服妆造的预约单都排得满满当当。”榕门路上一家汉服妆造店负责人小高告诉记者,“如今滕王阁景区有更多免费区域向游客开放,游客‘旅拍’的发挥空间也更大了,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已成为年轻人最爱的打卡方式。”
千年滕王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它不仅是南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推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未来,滕王阁将继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在古今交融中续写新的传奇。(欧阳雨婷 喻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