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经营主体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在全国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行了统一部署。近日,《2025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印发,明确的30项重点举措中,就有加快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等内容。我省近日在全省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要求全面起底问题线索、精准选定整治重点、建章立制常治长效、聚力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对优化我省营商环境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在推进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积极主动作为,以可感可及的执法成效服务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
纠治执法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集中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行政执法水平整体提升。具体来看,要紧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的行为,滥用职权、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重点问题;紧盯食品药品、自然资源、公共卫生、农资质量等重点领域;紧盯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行政执法问题突出、企业反映强烈等重点地区,着力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完善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前报备制度,科学制定行政检查计划,加强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统筹,严控临时性、突击性检查。全面梳理跨部门综合执法事项,推行“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综合执法,依托“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开展联合执法,推动执法标准和结果互认共享,持续纠治运动式涉企行政执法。推广南昌市“法码同行”的做法,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对行政执法进行全程监督,以刚性约束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有效遏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难题。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持续纠治乱罚款行为,规范实施涉企行政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科技赋能行政执法。依托“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和“赣企通”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加快江西行政执法与监督一体化平台建设与部署应用,建立数据互通机制,破除部门数据壁垒,统一数据交互标准,切实提升行政执法与监督数字化能力。充分发挥江西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作用,健全完善覆盖全省的“检查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推动涉企执法线上运转,逐步实现事前备案、结果公示、全过程记录、全流程留痕。推广省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建立分类监管制度的做法,推进AI与区块链融合应用,探索“数字+信用”无感监管模式,对经营主体精准“画像”,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差异性监管,减少对合规企业的打扰,切实做到“无处不在,无事不扰”。
健全行政执法机制。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对赋权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的审核,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工作。推动探索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支持和促进企业合规建设。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规范化,有效解决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问题,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处罚的无缝衔接。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执法协助机制,打通执法壁垒,努力实现执法问题互商、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整合乡镇(街道)执法力量和资源,确保综合执法队伍应建尽建,提高执法效能。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建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开展行政执法证件专项清理行动。进一步明晰行政执法队伍职责,划清不同领域行政执法队伍之间的职责边界,确定不同层级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权责。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优化行政执法队伍结构,突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时空执法监督体制,对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制度、机制、主体、权限、程序、结果、法律责任等进行全要素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到哪里,行政执法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推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普遍建立和全面落实,防止执法畸轻畸重、简单粗暴“一刀切”。依法推行减免责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通过发布整治公告、设置举报箱或举报电话等方式,利用江西省96885营商环境专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等渠道,开展调查问卷、案件回访、案卷评查、走访企业、败诉案件分析,加大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征集力度,完善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普遍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打通行政执法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钟玮 高岚 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