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5/13 16:09:47
来源:湘东发布微信公众号

湘东有个“六尺巷”

字体: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古老的故事里,两家人因墙起纠纷,却因一封书信、一份礼让,成就了一段“六尺巷”的佳话,那宽宽的巷子,承载着谦和礼让的精神,流传至今。而在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一段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正悄然上演,续写着邻里和睦的温情篇章。

  陈贵萍和陈舒萍两兄弟是横岗村珠木桥的村民,回家必经的那段路,成了他们心中多年的困扰。这条路仅有一米来宽,两边是历经几十年风雨的围墙,稍大点的车子开不进去,搬运一些稍大的物件时,就需要小心翼翼。围墙目睹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生活的日新月异。而这围墙,不仅是出行的阻碍,更像是一道无形的隔阂,承载着上几辈积累下来的矛盾,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疏离。

  据麻山镇横岗村党总支委员凌扬介绍,陈家兄弟早就向村上提出拓宽家门口这条路的诉求,可由于上几辈的矛盾,事情一直没有进展。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两边围墙的主人家里都有党员,或许可以从党员的身份入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于是,村上开始行动起来,人在家的文敏一行就入户去谈,人不在家的就打电话沟通,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

  

  陈洪亮在惠州工作,是一名流动党员,父亲陈水全是村民小组长。当陈洪亮接到村里的电话,没有做过多犹豫,他认为,作为党员,他更应该带头化解矛盾。于是,他当机立断放下手头的工作,特意从惠州赶回了老家。“上几辈的积怨,我希望能在我们这辈化解,邻居出行的路比我们农村的住宅更重要。”陈洪亮坚定地说。回到家后,他主动找到村上,和文敏以及陈家兄弟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在协商过程中,他耐心地向家人解释邻里和睦的重要性,最终说服家人,不仅拆除了自家的围墙,还在原本建新房子的地基上让出了一米。

  当笔者问陈水全:“你有舍不得吗?” 陈水全面带笑容地说:“哪有什么舍不得的,只要大家都过得好就行。”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一份豁达与善良。

  

  另一面围墙的主人谭达萍,有着30年的党龄。当他看到邻居主动拆了围墙、让出土地,他干脆地说:“那就拆吧。”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传承和弘扬礼让精神。两边的围墙推倒后,原本狭窄的小路瞬间宽敞了许多,阳光洒在新拓宽的路面上,仿佛也照亮了邻里之间的心。

  “感谢文书记出面协商,更要感谢两家邻居。”陈舒萍笑着说,眼中满是感激。路宽了,宽的不只是这“六尺”,更是人们心中的那份善良与宽容。

  

  从古代的“六尺巷”到如今横岗村的这段佳话,变的是时间和地点,不变的是谦和礼让的精神。陈洪亮、谭达萍等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让上几辈的积怨在这一辈化解,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以前的事就不说了,以后大家都要和和睦睦、开开心心的。来,我们一起拍张合照吧。”在现场,文敏把几家人叫到了一起拍了一张幸福的合照。

  大度做人,克己处事。横岗村的“六尺巷”不仅连接起了几家人的心,也让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横岗村的乡风文明遍地开花。(邓章磊 杨雄)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