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井冈山睦村乡党委创新构建“四端四睦”工作体系,结合“党员进网格 井冈议家亲”活动,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工作闭环,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顶端设计全体系 “睦邻红心”强引领
睦村乡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乡党委创新构建“1+8+N”三级服务网络,即1个乡党委统筹指挥、8个党建网格全面覆盖、所有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具体实践中,推行“三包三带”责任制:班子成员包村带支部、支部委员包片带党员、党员包户带群众。通过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每个网格都有“主心骨”,每户群众都有“贴心人”。同时,建立闭环机制,做到群众点单即时办、网格接单快速办、支部派单协同办、党委督单重点办、群众评单跟踪办,形成完整的问题处置链条。
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基层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今年以来,全乡已召开网格议事会32次,解决各类问题156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
前端摸排听诉求 “睦邻夜话”听民声
为精准掌握群众需求,睦村乡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诉求收集体系。线下推行“三访”工作法:每周三“书记接待日”定点接访、每月走访困难群体重点走访、农闲夜话随机夜访;线上重点对接12345市长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热线直通车”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走访机制,确保了群众诉求能够及时收集、快速响应。
在问题管理上,创新建立“四色”民情档案:红色标注急难愁盼问题24小时响应,黄色标注民生痛点72小时办结,蓝色标注发展建议纳入项目库,绿色标注政策咨询现场解答。这种分类管理方式,既确保了重点问题的优先解决,又为长远发展积累了民意基础。
上寨村的实践就是典型案例。在一次随机夜访中,网格员了解到村内排水沟堵塞问题,立即启动红色响应机制,当地在6小时内就完成了疏通工作,惠及周边28户村民。“没想到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的干部真是把我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村民李大爷感慨道。
中端协调破难题 “睦邻议事”解民忧
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睦村乡创新实施分级处置机制。对于路灯维修、垃圾清运等简易问题,实行网格速办“马上办”,要求48小时内办结,并推行党员首接负责制。今年以来,已累计解决此类“微实事”89件。
对于道路拓宽、供水改造等复杂事项,采取乡村联办“协同办”模式。乡党委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整合多方资源合力攻坚。在龟边村供水改造项目中,乡政府联合水利局、村委会、施工方召开5次协调会,最终铺设管网2.6公里,彻底解决了90余户村民的季节性缺水问题。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等疑难杂症,实行市乡共办“重点办”。通过领导包案督办、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重点突破。睦村村充电桩建设项目在乡党员干部的督导下,提前1个月竣工。
这套分级处置机制的实施,使民生问题平均解决周期从14天缩短至5天,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末端处置见实效 睦邻互助暖民心
为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睦村乡创新建立“双向闭环”管理机制。在问题解决闭环方面,严格执行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五步”工作法,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在成果转化闭环方面,将高频诉求转化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已投入资金同比增长45%,完成道路拓宽、供水改造等12个民生项目。同时,创新开展“群众评议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对办理结果进行测评,确保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睦村乡培育的“四色”志愿服务品牌已成为亮丽名片。红色睦邻队结对帮扶48户困难群众,蓝色巡逻队化解矛盾纠纷16起,绿色护卫队守护生态环境,银色调解队发挥“五老”余热。这些志愿服务队伍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营造了“邻里互助、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睦村乡的探索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闭环服务,真正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入户听诉”活动从问题收集到成果转化全链条闭环运行,形成基层治理“睦村模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