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7/11 09:17:22
来源:江西日报

任尔东西南北风——江西外贸的韧性从何而来

字体:

 

 

  近日,位于赣州市南康区的赣州国际陆港货场内,龙门吊在来回吊运集装箱。通讯员 朱海鹏摄

  “4月关税涨到145%时,我们停工了半个月,8个货柜的订单只发了1个,现在处在关税缓冲期,企业又开始加班加点赶订单了,今天下午还在忙着招人呢。”6月14日,江西亚派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平在忙碌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家专注于出口的家具公司,其95%的产品出口美国。此前,受美滥施关税影响,业务一度被“摁下暂停键”。目前,公司对美业务重启,前两天客户还追加了200多万美元的订单。

  亚派家具的“V型反转”,正是我省外贸攻坚克难、以韧性赢取逆势增长的生动缩影。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关税变化既直接关系到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更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传导至更多经营主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环视江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省沉着应对、综合施策,在逼仄的国际市场中不断开疆拓土、一路生花,开放型经济逆势飞扬,显现出足够的韧性。数据表明,自今年3月起,我省单月出口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单月进口稳定在130亿元以上规模。

  这意味着,风雷激荡之下,我省外贸的“基本面”不改从容,有如轻舟已过万重山。

  顺势而为:咬定青山不放松

  6月12日早晨,九江城西港码头一派繁忙,“沪浔快航”的集装箱被巨型吊臂快速装船。九江航运中心的智慧物流大屏上,订舱量、海运价、拖车安排等指标数据正实时跳动。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声明发布不到24小时,美线货物出运量明显增加。”九江兴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业务室主任尹譞说,积压的订单在短时间内集中补发,导致美线航运舱位预订量显著回升。

  大洋彼岸“补货”潮涌,美线海运出现“爆单”,也在我省外贸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得到印证。

  5月13日,德安县亿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接到了一笔来自美国的大单——10万套童装。“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赶工期。”公司生产主管梁世南说,目前生产任务已经排到9月份以后了。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企业不仅拓展了国内和欧洲市场,当前又迅速恢复了美国出口。据透露,企业目前正在与多家美国品牌公司紧密对接,预计今年的美国订单量将突破1亿元。

  在中美关税政策最新调整之后,我省外贸企业迅速重启美国市场供应,迅速恢复对美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推广。赣州陆港铁路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玉芳说:“预计在后续3个月内,发往美国的货物出口量将在原有基础上增长20%。”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外部环境风大浪急,江西外贸韧性从何而来?

  ——从企业“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以变应变的敏锐中来:

  6月10日,江西团团圆家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薛业建正为发往海外的家具订单忙碌。为了应对外贸的不确定性,公司今年主动出击,参加了许多境内外有影响力的家具展会,大力开拓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市场。“现在报名境外家具展的企业越来越多了。”薛业建兴奋地表示参展效果远超预期,“在深圳参加一个家具展就拿到菲律宾500套软体床订单。虽然是代工,但东南亚利润率比其他地区高出5个百分点。现在东南亚市场占我们出口的60%。”

  今年前5个月,我省对东盟进出口408.4亿元,同比增长44.4%,占全省外贸比重22.5%。

  ——从企业向创新要出路,孜孜以求提高产品“含新量”的定力中来:

  6月,位于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赣州潜行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的生产线马力全开,员工们正赶制发往海外的订单。“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总经理助理罗斯文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准备赶往火车站接下一拨来访客人。

  作为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潜行科技生产制造的水下智能机器人,用于水下观测及摄影、水下应急救援、科考探索、环保检测等方面,90%的产品出口海外。罗斯文向记者介绍起公司的几款海外“人气”产品,颇有底气地说:“要想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还得靠持续不断的创新。最新的产品潜鲛X100是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4.5节的抗流能力在全球便携式水下机器人中遥遥领先,我们相信它一定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蹄疾步稳: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场高强度的外贸“压力测试”,既试出了我省外贸的底气,也测出了企业转型的决心。

  走进南昌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件件T恤衫在工人娴熟的操作下次第成型。

  这家年出口额达10亿元的江西纺织服装出口龙头企业,刚刚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刻。“一件T恤衫出厂价15元,利润不到1元,如果关税大幅上涨,铁定是要亏本的。”公司负责人胡君成说,如果涨价,不可避免会有订单流失,再想要“抢”回来就难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东申制衣开始向欧洲、非洲等新市场主动出击。同时,公司还与京东合作试水内销,虽然面临库存压力和渠道建设难题,但胡君成坚定地表示:“这是我们必须迈出的一步,只有走多元化之路,才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他表示,这次关税震荡让公司更加深刻认识到,拼价格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加快向上游延伸织布、染色、水洗链条,向下游培育自主品牌的步伐。

  栉风沐雨中,我省外贸企业不仅学会了冷静观望、积极调整,更懂得了因势布局、寻求新机。

  “就烟花品类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替代中国烟花的品质,主动权在我们手上。”上栗县三信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显桂谈及公司产品的市场命运,信心十足。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摆满了形状各异、各式各样的烟花,包装上印着不同国家的文字。这些产品出口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该公司出口额达到1.76亿元。

  在烟花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何显桂面对关税浮动表现出的是更多的从容:“目前来看,我们订单只增不减,今年已经在规划新厂房建设以增加产能。”何显桂坦言,“紧跟市场需求才是‘必杀技’。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最终要靠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练好内功。”

  赣州市南康区是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基地、木材和家具交易集散中心,海外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许多家具企业已经尝试“跨境电商+海外仓”销售模式。“我们鼓励企业做跨境电商,虽然物流成本提高了,但利润完全能覆盖。”南康区商务局分管外贸工作的施恩濡分析道。

  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跨境易货贸易。

  目前,我省已有南昌、赣州、九江、景德镇、上饶等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及南昌、赣州、九江、吉安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全省各地近3000家跨境电商企业以口岸经济为依托,以跨境电商为载体,在关键时刻发挥着托底外贸的重要作用。

  保驾护航:乱云飞渡仍从容

  “政策给力,自己努力,爬坡过坎有底气。危机一直有,机会也一直在。”调研中,记者感动于江西外贸人的这番心声,也感触到这份坚毅信心的温度。

  今年前5个月,我省外贸出口1168.3亿元,同比增长0.3%,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彰显了全省上下、政企携手共奔赴的气势。

  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出口,加大出口型重点企业服务力度,促进外贸促稳提质。江西出台省级层面专项政策,统筹发挥各方力量,从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全方位给予超常规支持。

  “宝宝们,今天下单有优惠哦!”江西贯胜鞋业有限公司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洋溢。工厂的生产线上,机器全力运转,赶制一批新款休闲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家知名雪地靴代工厂的产品不再贴上出口标签,而是打上了自有品牌“纽斯达”,通过电商平台送到消费者手中。“品牌是企业立身之本。基于现在的外贸形势,我们积极拥抱新变化,走得慢点没关系,但只要走得稳,就一定能走得远。‘纽斯达’已接入京东‘外贸转内销’专区,外贸企业还可以减免平台费。”业务经理金成伟说。

  调研中,记者在有着“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之称的南昌市青山湖区,也听到打造品牌之路的足音。“为了帮助企业摆脱代工微利困境,我们正在倾力打造‘青山湖针纺’区域品牌,统一对外包装推广。”该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区锚定针纺品牌化的转型方向,促使产业链完整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培育出“晶心培”“贝谷贝谷”“拓路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

  据悉,为提升江西外贸产品竞争力,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省商务厅精心打造“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品牌,先后开展7场贸易供采、国际直采活动,邀请采购商考察我省产业、采购我省产品,助力企业拿订单、拓市场。同时,联合京东、淘天、美团、华润等平台企业与我省外贸企业开展系列精准对接活动,帮助外贸企业国际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目前,仅入驻京东的外贸企业就达175家。

  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尤其是“1269”行动计划持续发力,江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愈发强壮,带动出口竞争力全面提升。前5个月,我省出口机电产品737.3亿元,同比增长0.9%,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3.1%。其中,平板显示模组出口145.6亿元,同比增长17%;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95.8亿元,同比增长22.3%;锂电池等电工器材出口66.6亿元,同比增长51.9%。

  江西民营企业不断焕发出的韧性和活力,成为这份信心不断充盈的活水源头。

  数据显示,江西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额比重超过70%,约90%的外贸主体都是民营企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前5个月,我省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5029家,进出口总值1284.2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至70.9%。

  江西省商务部门进一步采取“政府搭台+电商助力”等方式,帮助经营困难的外贸企业拓内销,纾解企业燃眉之急,坚定发展信心。目前,第一轮精选的近160家外贸企业及产品,已陆续开展线下双向对接,30余家外贸企业与平台企业已达成合作意愿。

  “凛冬”虽未完全过去,但复苏的景象正在冰雪下萌动。不抱怨、不躺平,既渡难关也谋长远——江西外贸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击鼓催征稳驭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合格答卷。

  专家点评:

  构建外贸新生态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江西亟需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外贸新生态。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协同发力:

  第一,创新模式。推动“产品+服务”融合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我省可创新推行“服务主导、货物嵌入式免费”模式,鼓励外贸企业从单一货物出口转向“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捆绑输出。鼓励企业出口时,将实体货物作为服务交付的载体或工具,收取物联网接入、数据分析、远程运维、订阅制会员服务等费用,提升客户黏性。

  第二,多元布局。拓展“一带一路”与“友岸”市场,打造立体化通道。利用好“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联运”的立体通道,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服务外包合作。依托我省展会资源及跨境电商渠道,重点拓展与东盟、中东欧等“友岸”市场的信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打造“赣服通”国际版数字贸易平台,建立跨境服务外包节点,降低对美单一市场依赖。

  第三,稳定进口。强化大宗资源协同保障,降低供应链成本。建议设立“大宗原材料联合采购平台”,整合省内加工贸易企业需求,通过集中议价降低关键原料进口成本。定向组织“中欧班列返程进口专场”,引进中东欧农产品、中亚矿产等我省急需资源,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副院长 余昌龙)

  记者手记

  风浪阻不断远航

  今年以来的全球贸易变局,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压力测试”,考验着江西外贸的韧性。半个多月的采访调研,我们既切身体会到了企业遭遇的寒流,更听到了迎难而上的铿锵足音,看到了破茧成蝶的倔强身影。

  团团圆家具积极参展,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中亚等新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让我们看到了企业识变应变、主动求变的智慧;东申制衣开启艰难的创牌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应势转型向价值链延伸的果敢;上栗县三信进出口有限公司“主动权在我们手上”的铿锵话语,让我们看到了江西特色产业之底气所在……这些案例彰显出的不屈与韧性,成为江西外贸逆风向上的有力支撑。

  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有逆流。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随时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磨不灭的拼劲,坚定信心、顶住压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努力开拓新市场新空间,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产品新优势,政企携手,春天的声音便会在逆风中愈发清晰。(记者 张天清 黎军 殷琪惠)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