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市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为突破口,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该模式创新性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的现有及预期收益权整体质押,金融机构通过专业评估后按比例提供融资支持。
试点模式在盘活农产品未来收益权,推动农产品未来收益权金融化,使无形预期收益转化为有效抵押物,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抵押物落实难等方面探索了新路径。
2024年至今,全市24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农产品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9463笔,总规模达17亿元。
突出政策引导,打造融资“新标杆”。九江市突出组织引领、政策保障和制度创新,全力打造金融支农“拳头”产品。优化顶层设计,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作为“一市一点”改革项目高位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操作指引》《绩效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效构建起“1+N”的政策框架,保障了融资试点工作全流程规范。强化建章立制,在未来收益权价值评估、质押贷款管理、风险防范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机制,实现了试点工作全周期各环节的高效落实。深化银企对接,针对不同规模、产业、需求的融资服务场景,对各类经营主体实行精准“画像”,累计举办推介、签约等银企对接活动150多场,加快实现了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的“双向奔赴”。
突出服务优化,提升融资“便利度”。该市坚持精准滴灌、精细服务,打造普惠金融优质服务升级版。着力优体系。优化经营主体信用评定体系,结合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建立经营主体贷款需求的“白名单”动态库,入库经营主体331家,融资需求11亿元。银行精简入库主体贷款申办材料和流程,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三优先”服务。着力优模式。推行一次授信、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灵活模式,有效满足了农产品种养资金“短、急、频”的周期性特征,实现了产融对接更紧密、更高效。着力优化供给。引导银行机构立足自身特点,围绕特色产业,丰富不同类型的未来收益权信贷产品供给,涌现了瑞昌农商行“百福”山药未来收益贷、九江银行茶叶未来收益贷等一批满足不同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的特色融资产品。
突出问题导向,破解融资“中梗阻”。该市坚持靶向发力、定向施策,加快破解价值评估体系、贷款周期管理、质押融资成本等层面堵点难题,在系统治理中提升融资试点质效。推动价值评估更准,建立了价值评估专家库和农产品价值评估参数库,通过“人工+数据”双支撑,有效提升了价值评估的科学性、精准性。推动贷款管理更精,出台了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权属确认、质押登记、收益变现后资金监控的操作规范,从制度上构建了闭环管理体系。推动融资成本更低,创新“财政贴息+保险奖补”组合工具,对经营主体质押贷款利息额给予50%上限的贴息,对创新开办特色农产品保险成效较好的县(市、区)给予财政专项奖补,降低了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下一步,九江市将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双创新。重点从三个维度发力:一是强化试点提质,以未来收益权质押贷为抓手,推动试点向全市范围及全产业链延伸,实现服务覆盖面与质量同步提升;二是加强经验推广,系统梳理各地各金融机构试点典型案例,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产品社会认知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完善制度体系,重点构建包含价值评估、质押融资、风险保障等环节的标准化机制,打造可全省推广的成熟模式,推动改革试点向品牌化发展。(中共九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 宋晓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