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投能源公司投资的农光互补项目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烤”验。尽管天气酷热,但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能源保供一线:他们攀爬数十米高的风机塔筒,在60℃的光伏板上抢修组件,在水利枢纽巡查设备……他们是江西水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水投能源公司)的员工,用汗水与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
一线坚守,用汗水筑牢能源保供防线
“风机机舱温度已经42℃,但每颗螺丝都得检查到位。”安徽固镇风电场运维人员李师傅抹了把脸上的汗,手里的扳手丝毫没停下作业。高温天气里,风电设备更易因过热出现故障,他们每天要攀爬3座风机塔筒,在高空完成设备巡检与维护。
进入夏季,这样的场景,在江西水投能源公司的各电站(场)每天都在上演。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和智慧水电平台,公司实现了“风、光、水”发电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但技术赋能的背后,始终离不开人的坚守。
在河北海兴华翔光伏电站,一场紧急抢修在烈日下展开。前一晚的强风掀落了12块光伏组件,运维人员位忠广与张国松带着工具爬上3米高的支架时,光伏板表面温度已达60℃。“戴着手套都能感觉到烫,但组件连接不能有丝毫偏差。”位忠广说。两人顶着刺眼的阳光,用3小时完成修复,确保电站当天发电量未受影响。
而在铅山县伦潭水利枢纽,高温与强降雨的交替考验着每一位工作人员。作为供水保障和防汛抗旱的“关键节点”,这里的员工每天要穿梭在大坝、泄洪闸与发电机组之间,既要检查设备在高温高负荷下的运行状态,又要测试应急电源应对可能的暴雨。“抗旱保电不能停,防洪准备也不能松。”枢纽负责人说,他们已与调度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确保“双任务”无缝衔接。
从高空风机到地面光伏,从水利枢纽到输电线路,正是这一个个坚守的身影,让公司在高温季实现了“安全运维、高效发电”的目标,为千家万户送去稳定电力。
布局提速,清洁能源版图持续扩容
战高温的同时,江西水投能源公司的项目拓展也在“热”度升级。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公司制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1+N”战略布局清洁能源赛道,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江西省内市场攻坚蹄疾步稳。公司积极对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零碳园区”开发,目前已与上饶市、鹰潭市、分宜县、会昌县、进贤县、大余县等设区市及县(市、区)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乡村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在工业园区推广“光伏+储能”模式。“我们和集团内部单位协同开发的‘光伏+水库’‘光伏+农田’项目,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电力。”市场开发部负责人肖芳美介绍,仅上半年就新增省内光伏储备项目15个。
省外市场拓展成绩同样亮眼。紧盯全国风电资源富集区和经济发达省区,公司重点在现有项目所在的安徽、山东等地布局风电项目,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截至目前,省外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100MW,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毅介绍。
“省内深耕夯实基础,省外拓展打开空间。”江西水投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冬水表示,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正让清洁能源版图不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
改革赋能,智慧与绿色激活发展新动能
高温下的高效运转,离不开背后的改革创新支撑。今年以来,江西水投能源公司已完成61项改革任务,完成率达88%,通过制度优化与技术升级,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在绿电交易领域,该公司主动适应电价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市场行情动态分析机制。依托交易信息数据库,精准捕捉电价波动规律,上半年实现绿电交易5000余万元,绿证销售增收73万元。“每一度绿电都能产生额外价值,这是市场化给清洁能源的‘红利’。”业务负责人徐振华说。
智慧化升级更让运维效率大幅提升。公司完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V3.0升级后,故障智能预警速度提升40%,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各电站(场)缺陷消缺率达100%。在分宜洪阳、高安相城光伏电站,数字孪生体改造让运维人员通过三维模型就能完成设备巡检,工作实效提升近50%。
改革创新结出硕果。公司3项软著获国家版权局认证,获评“2024年度管理体系优秀企业”“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智慧风场运营商。从“靠人力”到“靠数据”,从“卖电力”到“卖服务”,公司正加速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
高温仍在持续,奋斗从未停歇。从转动的风机叶片到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从轰鸣的发电机组到智慧化的管理平台,江西水投能源公司的广大员工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创新驱动发展,在热浪中书写着绿色能源的奋进篇章,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