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烟火气的汇聚地,也是彰显城市文明的重要地点。在南昌,一个个遍布城市角落的农贸市场,正以智慧赋能的全链条升级,完成从“买菜场所”到“民生枢纽”的华丽转身。从场景环境的舒心焕新到便民服务的暖心延伸,更有非遗文化与市井烟火的巧妙融合,南昌正让“菜篮子”既装满新鲜与实惠,又透着文明与温度,让满满的“烟火气”更添“文明味”。
用透明构筑诚信文明基石
诚信是市场文明的基石,而智慧化手段正为这份诚信搭建起坚实的保障体系。智能设备的普及让市场交易愈发透明:摊主们使用的智慧秤不仅能精准称重,还会同步显示商品价格、检测结果等信息,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地、运输流程等全链条数据,让每一笔交易都晒在“阳光”下。
“现在秤上啥都显示,连猪肉出自哪个养殖场都知道,吃得特别踏实。”南昌经开区双港智慧农贸市场内,正在采购的张阿姨边扫码查看信息边感慨。这种踏实感,正是诚信文明最生动的体现。市场内的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各摊位的销售数据,早市的热闹图景随数字跳动逐渐清晰。
“我们在市场里设置了智能电子秤,每笔交易信息都会录入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追溯货品的上市时间、上游商户、原产地等信息。”双港智慧市场管理人员王华介绍,改造后的市场既解决了食品溯源、智能支付等问题,也在守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让菜场更“智慧”、更透明。
用细节彰显环境文明质感
如果说智慧监管为市场文明打下了诚信的基石,那么农贸市场场景的全面升级则让文明在环境细节中得以具象化,让市民在舒心体验中感受文明的温度。
“现在这菜场,逛起来特别舒坦!”东湖区墩子塘农贸市场里,正带着孩子挑选蔬菜的郑佳丽笑着说,“以前进菜场都要换双胶鞋,现在穿什么鞋来都行。地面干干净净的,通道也敞亮。最难得的是,水产区再也不是湿漉漉一片了,闻着也没那股子腥味儿,新风系统一吹,空气跟外头一样清新。”
据了解,该市场通过“农贸+互联网”模式改造后,128个摊位划分清晰,菜品码放得像超市货架般整齐,保洁员随时清扫的身影让“洁净”成了常态。“地上找不到一点垃圾,连角落都干干净净!大家都自觉地爱护这里的环境。”市民张美芳的惊喜,印证着从“将就”到“讲究”的文明跨越——当“方便市民”刻进改造方案,环境文明便有了最鲜活的表达。
用温度培育邻里文明生态
除了环境的舒心之外,农贸市场正以更丰富的功能与文化内涵,成为联结邻里、传承文明的纽带。
“买完鲜鱼,转身就可在隔壁买调料,还顺便测了血压。”西湖区九洲农贸市场的市民细数着在菜市场的便利。这里已从“单一买菜场所”变成“生鲜+食集+生活+休闲”的复合型空间:新增的药房提供便民服务,网红糕点店成了打卡点,市场内的小公园让逛菜市场成了休闲方式,周边居民感慨:“现在家里缺啥都会想先来这儿转转。”
更让文明有了传承温度的,是青山湖市场的非遗浸润。7月12日开业的青山谣农贸市场,在现代化改造中融入了青山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巨幅非遗长卷上的主题文字用古法錾刻;墙绘再现“豫章十景”,滕王阁巍峨、赣江浩渺跃然墙上;传统剪纸将二十四节气剪成纹样,诉说农耕文明与时节之美;墙面灯光框展示着赣派刺绣、灌城竹刻等非遗技艺。在这里,买菜成了与文化的邂逅,市民装满“菜篮子”的同时,也汲取着文化的滋养,让“烟火气”升腾出“文化味”。
“文明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菜市场的细节里。”市商务局农贸市场督查科科长李晓辉表示,从智慧监管到场景升级,从便民服务到文化融合,南昌农贸市场在保留市井烟火气的同时,更彰显出独特的文明范儿,让每个市民都能在市井之地,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与质感。(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