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漫游吴越后返归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夜泊江畔时远眺庐山,触景生情而作此诗。其时诗人仕途失意,山水成为精神寄托,庐山香炉峰的巍然突现,恰似对漂泊心灵的慰藉。全诗未精雕山形水态,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制作:王中庆
视觉设计:璋浥尘
出品:新华网江西频道
指导:中共江西省委网信办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漫游吴越后返归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夜泊江畔时远眺庐山,触景生情而作此诗。其时诗人仕途失意,山水成为精神寄托,庐山香炉峰的巍然突现,恰似对漂泊心灵的慰藉。全诗未精雕山形水态,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制作:王中庆
视觉设计:璋浥尘
出品:新华网江西频道
指导:中共江西省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