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创新构建“强链固基、补链赋能、延链增效”三链协同体系,推动红色基因从“静态保护向动态转化、从历史记忆向时代价值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井冈山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成果转化创新之路。
强链固基:从“修旧如旧”迈向“数字焕活”
井冈山运用尖端数字技术筑牢红色根基,让革命文物焕发持久生命力。编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开展“红色遗存守护”行动,完成3256份井冈山斗争口述史等红色资源数字化录入,修缮革命遗址,推进红军标语等提升改造,成功创建全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同时深耕红色文化富矿,加强系统性研究。联合江西师范大学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立中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研究中心,大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创新。此外,还搭建了“井冈山红色VR导览”系统,建设数字体验馆。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和沉浸式情景剧《星火》,推出全国首家革命类博物馆AI导览讲解等服务,为游客带来“数字+科技+文博”的沉浸式游览新体验。
补链赋能:从“单向输出”迈向“双向共鸣”
井冈山积极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作开发思政课堂,创建红色思政课井冈山品牌。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打造“红色足迹”文化长廊,广泛开展红色德育“七个会”活动。深化打造讲解员队伍“红色IP”,组建“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神山村农民宣讲队”。面向全国高校遴选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培养“千校万人”志愿者队伍,开展宣讲活动10000场次。此外还借助视频、动画、音频等图像表意与视觉修辞,实现红色文化内容产品有效触达。策划AIGC动画《这抹红正青春》、AR互动探索APP《致敬薪火的传递》、定格动画《小井红军医院》等80余件青春态融媒作品。
延链增效:从“精神地标”迈向“发展引擎”
井冈山以红绿交融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建成井冈山长征研学基地,推进“三送红军到拿山”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凌云街、冰雪馆等项目建设,旅游品质不断提升。聚焦“引客入赣”,优化“一机游井冈”智慧平台功能模块,推出门票奖励政策。开发经典文创产品,创新打造“星火红创”系列文创,八角楼油灯盲盒等产品广受好评。围绕“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坚持现场感受和体验互动的多元融合,构建“六大教学模式”。打造大井、上古田、汉头3个红色精品研学村,建成国家、省、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家。全年培训学员50.95万人,同比增长12.57%。创新“井冈红色治理”品牌,建成“五心合一”暨“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并实体化运行,以“井警有调”“井检护苗”“井法解纷”“井法帮你”等特色品牌为抓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件,化解率保持98%以上,实现红色基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从AR眼镜里的烽火岁月到古树下的土味党课,从盲盒里的精神密码到冰雪馆里的文旅新篇,井冈山用“守正创新”的笔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命题。(通讯员李芳、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