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关乎党和国家政策落实,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新余深入实施治理强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夯基固本,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
说起今年春节前搬新家,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湾里村农民彭小健仍然激动不已。“以前老屋很破旧,想盖新房又批不到地,多亏彭书记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彭小建说的彭书记,是湾里村去年6月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彭卫卫。
彭卫卫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紧盯困扰村民20年的建房难题,建立“宅基地置换+有偿退出”机制,盘活了60%建设用地,这场“空间革命”给村里带来生机活力。昔日的“空心村”吸引了12名青年返乡创业。
新余市委主要领导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领航”课题,通过“书记抓、抓书记”,优化基层治理领头雁队伍。近年来,该市摸排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15人,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8个,通过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
针对基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余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新兴领域的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该市在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七类新就业群体中建立基层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均超70%。
7月17日,分宜县双林镇宋家村果农黄应根的李子园里,新余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帅请来主播曾素华现场直播带货,单场观看人次达3.2万,帮助销售李子2250公斤。目前,新余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正谋划“网络主播赋能数字乡村计划”,推动党员结对网络主播,引导主播们下沉田间地头直播带货,服务乡村振兴。
减负赋能,打好基层治理瘦身牌
“以前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满了各种制度牌子,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大部分都是上级部门要求落实的工作。”走进渝水区公园北村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刘雨婷向记者坦言。
一块牌子对应一个事项,牌子背后就是报表、台账。为扎实推进基层减负,新余从清理村(社区)“滥挂牌”小切口入手,通过明标准、严把关、管长远,助力基层“轻装上阵”。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17家市直部门共同梳理清理目录外挂牌4126块,清理不规范上墙制度和宣传牌8222块;制定出台村(社区)“4+2+1”挂牌标准导引,让挂牌更规范、导引更便捷、服务更高效。
“现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外干净整洁,群众办事方便。我们还把腾出来的办公室改成阅读室、书画室、舞蹈室等活动场所,孩子们嬉戏玩闹,老年人吹拉弹唱,家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刘雨婷欣喜地说。
清牌是新余为基层减负的缩影。数据显示:全市市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较上年度减少11%,重点精简类文件数量下降近24%;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中,乡镇平均收回事项157项,街道142项,配合履职事项和上级收回事项占比达67%。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联系服务群众。
与此同时,新余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员额管理、动态补缺,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全科社工”认证办法。新余高新区聚龙社区党支部书记胡红说:“现在我们社区干部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待遇更有保障,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上门入户服务群众。”
多元共治,汇聚基层治理内驱力
基层事务繁杂,汇聚多元共治合力才能提升治理效能。
近日,分宜县一居民发现昌山南路下水道严重堵塞,便通过新余市“文明积分”App的“随手拍”上传照片,次日就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核查,并很快安排人员完成疏通。该居民因此获得平台奖励的品德分0.2分、物质分100分,可在平台兑换商品。
新余市“文明积分”平台打造的“随手拍—智能派单—闭环处置”机制,使市民通过“随手拍”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受益者,激发了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热情。该App上线以来,已累计受理“随手拍”事件853件,办结率超95.3%。
在线下,街头巷尾同样活跃着积极投身治理的市民。分宜县钤东街道恩达国际小区党群服务站内,老党员郭小平经常和小区内15名退休干部一起过主题党日,商讨小区治理工作。在这支“银发力量”的努力下,小区引入了口碑好、服务优的物业公司,啃下了“停车难”“充电难”等硬骨头,居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新余以“红色小区”创建为切入点,由社区党组织统筹,吸纳业主党员组建党支部、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栋等末梢延伸。目前,全市成立小区党组织903个,“红色小区”创建率达97.8%。为发挥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新余向社会招募“社会工作志愿观察员”“食品安全监督员”,越来越多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成为基层治理的共建力量。(敖丽阳 周峥嵘 记者 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