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19 09:19:12
来源:江西日报

宜春名师工作室助力中小学教师成长

字体:

  7月24日晚,宜春市小学英语陈勤名师工作室的线上会议,20余名小学英语教师正热烈讨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名师李昔莲的命题设计线上讲座,同样吸引了全市初中历史教师围观。这是宜春市首批30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暑期工作的生动缩影。

  优质教育离不开优秀教师,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需要全体城乡教师齐头并进。今年3月,全市首批30个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市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点燃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中小学教师成长引擎,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注入源头活水。

  这些名师工作室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覆盖语数英、政史地、音体美等16个学科,每个工作室按“1名主持人+5名核心成员+9名骨干成员”模式组建,定位清晰——凝聚名师、孵化名师、赋能名师、成就名师。陈勤感慨道:“这不是简单的教研组织,而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名师工作室迅速成为城乡教师成长的平台,仅暑期就带动数千名教师投身云端学习。

  为确保名师工作室健康运转,宜春市构建了三级联动机制,用真金白银和精细管理护航成长。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名师工作室开展研讨活动、资源开发等。市教育主管部门同步出台《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三年目标、考核机制,要求各工作室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线下活动,各县(市、区)纷纷配套设备资金,学校在场地、工作安排、绩效等方面给予倾斜。三级联动不仅健全了机制,更营造了“教研即荣耀”的生态,暑期60多场线下活动中,教师们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全市教研氛围焕然一新。

  名师引领、同伴互助,暑期云端教研成了教师成长的练兵场。各工作室将教学“小问题”打磨成“大课题”,义务教育工作室或提炼出“减负提质”实用方案,或找寻到分层作业设计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平衡点;高中工作室则聚焦核心素养,解析评价体系,为优化教学建言,把问题升华为课题。目前,名师工作室申报省级课题30余项,线下活动吸引3000余名教师参与。

  跨界协同,数字赋能,名师工作室越来越有吸引力。吴淑媛美术工作室的活动吸引宜春学院师生加入,蔡征勇劳动教育工作室联合农业基地教研,叶友根道德与法治工作室的课件进驻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孙全红地理工作室公众号圈粉3000余名省外教师,谌红梅化学工作室暑期活动观看人次达4.18万,点赞数达215.7万次……名师工作室经过孵化成长,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更优化了区域教育生态,缩小了城乡教师差距,鲜活的课堂让更多学生受益。(邬晓玲 夏世峰)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