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26 09:27:31
来源:江西日报

一场跨越近百年的致敬

字体:

  “爸爸,你看,这两座雕像还系着红领巾呢。”8月23日,南昌游客肖文军带着8岁的儿子肖诗皓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第二展厅里的儿童团员雕塑颈间的两条红领巾,在灯光下愈发鲜红耀眼。这抹动人红色的背后,有一个让无数人湿了眼眶的瞬间,更见证了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悄然扎根、蓬勃生长的模样。

  时间倒回到8月1日,来自樟树市的堂姐弟廖沐紫和聂煜骏,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井冈山。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他们戴着自助讲解器,认真听着每一段革命故事,一步步探寻这片红色土地的过往。走到儿童团员雕塑前,两个孩子停下了脚步。只见雕塑里的小英雄打着赤脚,一个紧握红缨枪,一个攥着小木枪,眼神坚定如炬。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当地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的真实缩影。“他们拼尽全力守护我们的家园,我要为他们戴上红领巾。”姐弟俩想法不谋而合,自发解下胸前的红领巾,踮着脚轻轻地为小英雄系上。随后,同行的另外3名堂姐弟纷纷站定,5个孩子挺直小小的身板,对着雕像庄重肃立、敬礼。

  “看到孩子系红领巾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奶奶苏江毅至今想起仍眼眶泛红。爷爷聂国平是退休教师,也是老党员,平时总爱给孩子们唱红歌、讲革命故事,每到假期出门旅游,红色景区都是首选。“一听要去井冈山,孩子们就主动背起《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还说上井冈山,一定要戴红领巾。”聂国平回忆道,来之前,他给孩子们讲儿童团员站岗放哨、送情报的故事。“我们总怕‘爱国’两个字太深奥,孩子们理解不了。那天才明白,红色的种子早就发芽了。”

  这段跨越时空的致敬,让小哨兵雕像成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新晋“打卡地”。肖诗皓对爸爸说:“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用先烈的热血染成的。这些小英雄好勇敢,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有担当。”

  为了让这份红色情怀延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做了一件又一件暖心事。在雕塑旁放置了电视机,循环播放那段20秒的视频,让每一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粹的敬意。博物馆的讲解也格外用心,针对学生群体,讲解员会准备更生动、互动性更强的讲解词,还把红领巾的故事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听得更入神;雕塑上的红领巾被保留下来,工作人员会定期清洗、更换,让那抹红始终鲜艳。“现在,不仅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的各个景点都准备了红领巾,有需要的同学随时可以领取,让红色的印记陪伴每一段参观旅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教科科长罗建梅介绍,暑假期间,博物馆组织开展“小油灯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这里化身红色故事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井冈山的革命历史。

  红绸轻拂处,星火正燎原。两条红领巾,连接起近百年时空,也让井冈山精神悄悄浸润孩子心田。红色基因的传承从不需要刻意说教,当我们把敬意融进日常,孩子们自会把信仰刻进心里。这,就是井冈山的星火穿越近百年依然炽热的密码,也是一代又一代少年接续奋斗、勇担使命的力量源泉。(记者 周 幸)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