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27 08:28:44
来源:新华网

从2项到281项:方大特钢的专利进阶路

字体:

  从改制前的仅2项国家专利,到如今累计拥有281项,增长超130倍——专利数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厚植创新土壤,小改小革凝聚大能量

  自2009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以来,方大特钢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通过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专利培训与人才激励,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一线员工成为创新主力,《棒材短尺与定尺分离装置》《一种铁路自动道岔转辙器检修安全保护架》《一种淬火机感应器冷却集成块》等多项实用专利相继获批,切实解决生产痛点,提升安全与效率。2024年,公司申报小改小革成果2319项,在创新投入减少408万元的情况下,仍创经济效益953万元;2025年上半年,员工申报项目1104项,投入产出比较上年同期提升67.5%,一线创新结出丰硕果实。

  搭建攻坚平台,劳模工作室引领技术突破

  为让创新有处发力,企业搭起了坚实的平台。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陆续建成,其中鲍文戬、甘荣刚、聂小武、阳志清等工作室接连获评南昌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培训-研发-转化”一体化的创新阵地。

  2015年,甘荣刚和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工程师联手,造出第一台“悬臂式焊接机器人”,实现了堆焊自动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如今,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系列装备,使企业自动化焊接生产率超50%,效率提升3倍以上,累计获40余项国家专利,并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2024年,鲍文戬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方大特钢进口矿运输管理系统V1.0》《方大特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V1.0》和《方大特钢资产管理系统V1.0》等系统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工作室不仅培养出多名技能能手,还获得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让“软实力”成了企业发展的“硬支撑”。

  推动产才融合,“链主”企业彰显担当

  2025年6月,在南昌市“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中,方大特钢作为南昌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南昌市2024年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强企业,位列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的首位,与博士精准结对。公司与青年博士结对攻关,突破连铸辊高效修复等技术瓶颈。同时,积极响应“人才强企”战略,2025年计划引进500名硕士、博士,连续三年拟共吸纳1500名硕博高层次人才。2025年8月,首批硕博人才已入职,朝着个人与企业共成长的方向迈进。

  从创新土壤的悉心培育,到研发团队的聚力攻坚,再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人才的持续汇聚。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方大特钢正推动“人人都是创新者”的理念落地生根,让创新热潮持续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何云峰 段文海)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