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DIP支付方式和医共体打包模式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举措。对于鹰潭市的医疗机构而言,应积极适应并充分利用这两种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患者的必由之路。
鹰潭市医疗机构应加强病案管理,培训医务人员规范填写病案首页,确保疾病诊断、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病案质量和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监控机制,减少因数据问题导致的医保拒付风险。
鹰潭市医疗机构应深入分析各病种的诊疗流程,去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避免过度医疗。此外,也要加强药品和耗材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合理使用等方式,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DIP模式下,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确定重点发展的学科和病种。对于优势病种,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诊疗水平。
医疗机构要与医保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DIP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反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或费用较高的病例,积极与医保部门协商,争取合理的支付。此外,积极参与医保部门组织的DIP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其他地区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运营。
鹰潭市3个紧密型医共体应进一步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实现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信息化“七统一”管理。在医疗设备方面,建立共享机制,避免重复购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医共体要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优化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疾病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对于超出其诊疗能力的患者,及时上转至总医院或院区。总医院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简化转诊手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医院应通过技术帮扶、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改善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与总医院的信息互联互通,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疗数据的共享。
在DIP支付方式和医共体打包模式下,鹰潭市医疗机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强化病案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学科能力、加强沟通协调等措施应对DIP支付;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分级诊疗、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建立本地优势病种目录等推进医共体协同发展,鹰潭市医疗机构将在改革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