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9/18 16:53:14
来源:婺源县融媒体中心

江西婺源:“幸福来串门”绘出乡村治理新气象

字体:

  “串门不仅收到了民情,还可以收到村民新鲜的蔬菜。高峰期直播间有1000多人在线观看,一天就能销售果蔬两三千斤。”每天早上六点半,婺源县赋春镇岩前村委会大门前的乡村直播间就热闹了起来,不断有村民将一早采摘的辣椒、茄子、豆角等新鲜蔬菜成筐送到这里,赋春镇岩前村党支部书记戴海文正在向网友介绍当地的农产品。高效率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是婺源县依托“幸福来串门”工作的生动成效。

  近年来,婺源县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景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践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工作中,探索实践出“幸福来串门”基层治理品牌,创新群众诉求“收、办、评、结”工作模式,确保每一件群众诉求及时发现、有效处置,架起党群“连心桥”,全力构建有温度、有力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推行“幸福来串门”工作中,婺源县以全县436个村居网格为依托,开展村组干部(网格员)巡查巡格“天天串”、乡镇干部包保联系“周周串”、县级领导下访接访“月月串”、县直单位走访服务“时时串”、联户党员一呼即应“事事串”的要求,以户为单位,在家门口张贴“幸福来串门”网格连心服务牌,方便群众联系。截至目前,全县张贴“幸福来串门”网格连心服务牌5.48万个,县域97597户居民实现党员干部包户全覆盖。

  “目前全县配齐配强网格长368名、专职网格员436名、兼职网格员2898名,已全面实现‘多格合一’,自开展‘幸福来串门’活动以来,全县党员干部走村串户察民情,收集民意,解决实际问题8400余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04起。”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介绍道。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婺源县整合全县19个部门27条非紧急、非警务类服务热线,归并政府网站、政务信箱、微信等平台,融合婺源特色旅游110(96115),加强与110、119、120等紧急、警务热线的互联互通。针对线上难以即时解决、情况较为复杂的民生诉求,通过“包案+联动”双轨机制确保问题落地解决。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等作用,汇聚多方力量解决群众诉求。

  为进一步提升部门协同效能,该县还在“幸福来串门”活动中同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协调响应评价机制,通过明确响应时限、压实部门责任,推动职能部门与辖区单位力量向基层一线精准聚合,确保群众诉求“吹哨即应、报到即办”。此前,婺源县干部在“幸福来串门”走访中,了解到城区周边村民存在用水难问题。婺源县迅速回应,明确县自来水公司作为牵头部门,先后投入1468.38万元,完成了秋口镇石门、紫阳镇里香坑等14个自然村的各型口径管网延伸建设项目,3000多名群众用水难问题得到解决。“政府的效率非常高,短短几个月,村里就通了自来水,我们村民都很满意。”秋口镇石门村村民俞旺金对此赞不绝口。

  在“幸福来串门”活动中,婺源县坚持“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评价导向,针对群众评价的不满意工单及反馈的重难点问题,专门建立“不满意工单日汇总”制度,开展不满意工单每日清零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彻底解决,坚决防止问题反弹、激化、升级。截至目前,已对226个群众评价的不满意工单完成清零。

  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幸福来串门’行动为抓手,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让党员干部串门更勤、民意渠道更畅、服务成效更实,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詹帮祥、胡志骅)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