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深刻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传统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立足时代需求,以“育人为本、连接赋能”为核心理念,首创“123456”数智人力(HR)人才培养体系,历经8年探索与5年实践检验,走出了一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特色之路。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通过组建专项团队,深入调研近百家企业及30余所高校,明确了“强专业、懂业务、精数据、擅工具、能创新、会运营”的数智人力人才培养目标,锚定数字化运营与大数据分析两大方向,开启了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探索。
“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边界,通过‘1个共同体’将学生、教师、企业紧密联结,让教育资源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江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熊立教授介绍,“利益共享、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能够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环节,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开设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分析“2个数智HR方向”,与企业共建“数字人力咨询顾问”产教协同育人班,联合企业发布《人效白皮书》,将真实业务场景融入教学。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和综合能力,实施“3类分层培养”:为科研拔尖型学生开设科研类课程,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为就业卓越型学生开设《人力资源实践前沿》等课程,强化问题解决能力;为创业创新型学生开设《设计思维创新》等课程,激发创业潜力。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还在就业、师资与平台建设上协同发力。开拓“4类就业渠道”,毕业生可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HR数字化运营、入职咨询公司担任数字人力咨询顾问,也可选择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创业、赴国内外高校深造,就业质量与对口率显著提升。同时整合师资力量,汇聚教学、项目、企业运营、创新创业、数智咨询顾问等“5维师资”,企业专家承担50%实践课时,资深顾问直接参与课程教学,让学生接触行业前沿知识、积累实战经验;并搭建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江财人力知识库)、学术交流平台(双周专家讲座)等“6大培养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立体化学习生态。
转型过程中,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数字人力人才培养方案,将数智课程、第二课堂、学生活动有机结合,明确新型岗位能力要求;开设《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人力资源数字化运营》等6门核心课程,构建起“基本技能-业务技能-业务实践”的递进式课程体系;联合企业开设全国性产教协同育人班,培养100余名数字化咨询顾问。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系列转型实践,在助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逐步转化为可喜的教学成果、社会影响力与就业实效:出版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2部教材,获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推介;斩获“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等全国性竞赛奖项2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被埃森哲、IBM等企业采纳,成果辐射全国30余所高校;举办55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前沿”系列论坛,成为学界与业界对话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该专业整体就业率超95%,数字化岗位对口率达80%。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完善‘123456’培养体系,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更多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建斌说。(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