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宜春靖安县紧跟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步伐,将文化导师视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探索出一条“赋美乡村、文化助力”的新路径。
精准送服务,文化直抵民心
“笑容再灿烂些,动作再舒展点!要让观众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和推动移风易俗的决心!”在“德润赣鄱 花好月圆”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省主场活动后台,文艺导师陈伟强正细致打磨歌舞剧《罗湾轿情》的每个细节。该剧取材于当地客家习俗,融入现代新风,从舞姿设计到情绪表达,反复推敲数十遍,力求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听得进”。
文化要“送下去”更要“送进心坎”,靖安县坚持“群众点单、精准配送”,印发《靖安县2025年“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工作方案》,联合文旅、教育等12家单位组建专班,动态更新“需求清单”。通过“4+12+N”服务模式——4名省级导师、12名市级导师与本土文化能人联手,与乡镇“一对一”结对,实现从需求收集、资源匹配到活动落地、反馈评价的闭环管理。“三单机制”确保服务精准高效:乡镇点单定方向,导师接单抓落实,群众评单看成效,目前村民满意度超过95%。
项目化传承,激活乡村文化
“膝盖再沉,稳住步伐!狮头要生动起来!”在清华幼儿园操场上,非遗导师韩英生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舞狮,连狮头角度都一一校正。他认为,“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非遗进校园”项目应运而生,韩英生开设武术启蒙班、舞狮班及非遗健身课堂。在“好人宣讲‘声入人心’”活动中,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表演赢得村民连连称赞。
为推动文化“扎根生长”,靖安县依托各级文化导师,打造四大品牌项目:“宣讲达人”培育“好声说理”“况小青”“好大伯”等宣讲队伍15支,开展政策宣讲43场;“艺启新程”指导创编的儿童舞蹈《鲵娃》获全省少儿艺术节宜春赛区一等奖,并组建全县首支少年合唱团;“韩武薪传”开设少儿舞龙舞狮公益班,覆盖6所学校、2000余名学生,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品牌化运作,机制保障长效
近日,在双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闻导师蒋建敏以“全媒体时代优秀作品的选题策划”为主题,为基层宣传干部授课。课后,学员们表示蒋老师的课课程如同一把“金钥匙”,解开了他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今后将立足岗位,用心用情策划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为确保文化服务“常驻乡村”,靖安县双管齐下:一方面打造品牌聚人气,在省级导师助力下,“百姓大舞台”“好人帮帮团”吸引超千名村民每周参与,后者通过季度助农直播已销售农产品超50万元;另一方面建立机制保长效,实行“月调度、季总结”,定期交流经验、优化服务,并整合县文化馆、图书馆资源,明确供给标准,构建“硬件支撑+志愿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服务持续升温。
从非遗传承的“接力棒”到移风易俗的“软画笔”,从融媒传播的“金话筒”到文化振兴的“助推器”——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在靖安结出硕果。文化导师既“送文化”更“种文化”,使文化成为靖安亮眼的“名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力量。(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