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江西理工大学联合上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平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48名师生赴上犹县平富乡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非遗文化 探索地质奇观——行走的思政课·我眼中的文明”主题活动,在行走中触摸文化根脉,在实践中厚植文明理念。

在横坑畲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当地讲解员的系统介绍下,师生们深入了解了畲族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重点聆听了畲族刺绣的精湛技法、山歌的悠扬意境与图腾文化的深厚内涵,从刺绣的一针一线到山歌的一唱一和,同学们真切体会其中蕴含着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底蕴。在文明集市里,师生近距离观摩非遗传承人演示打锡工艺,在传承人指导下亲自体验打锡工艺的精细流程,当金属在手中历经捶打、塑形、打磨后逐渐化为精美的器具,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悄然淌进师生心间。


在上寨村革命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宣讲团成员冉苗苗深情讲述着“三双布鞋”的故事。大家围站在布鞋展品前,望着磨损的针脚,仿佛看见油灯下乡亲们忙碌的身影,革命故事在宣讲中愈发鲜活。测绘232班赵峥旭同学感慨:“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仰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先辈用生命和坚守铸就的。这堂红色教育课,让红色基因在心中扎了根。”

“冰川融水沿着裂隙向下流动,这些水流速度很快且力度十分均匀,同时携带了大量碎石、砂粒等‘磨料’不停地冲击两岸,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圆坑,仿佛用圆规画出来的圆柱,这就是‘河谷冰臼’。”暖阳下,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飞带领师生穿行在燕子岩景区,在丹霞奇峰、飞瀑林海构成的自然画卷中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同学们在游览中解开了地球演化的密码,读懂了地球的“年轮”。景区讲解员同步普及生态保护理念,师生们在灵泽潭、同心桥等地定格“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交融瞬间,让革命精神与生态文明理念同频共振。

此次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实现了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与地质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既让师生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厚植了情怀,也为校地文明实践双向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搭建了坚实桥梁。江西理工大学将持续推动高校优质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以更多元的形式传承文明根脉、服务地方发展。 (陈洋、孙瑞、蓝浩铭、王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