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落实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深入,顶层设计还不够,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高校、政府、社会和产业等相关主体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创新创业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浓厚。一些高校仅仅传递和教授简单的创新创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创业孵化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大学创新创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浓厚,高校要塑造大胆尝试、敢于冒险、容忍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要让创新创业文化成为社会、学校和师生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构建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一是针对全体学生,聚焦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构建基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推动形成具有江西理工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建立知行创客书院,建设创客读书分享会品牌,打造江理双创讲坛、创业沙龙和双创周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二是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聚集一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打造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科技竞赛平台、基于工程实训中心的课外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和创新创业社团,引导同学们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三是针对有创业项目和强烈创业热情的学生,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校地融合,校企协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创业辅导、工商登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赋能创业者。
构建基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推进《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学习理论-分析案例-做实项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关键环节,设计一系列工作坊,植入企业参访、企业家深度访谈、案例研讨、市场调查、路演与答辩等实践环节;建立基于“团队+项目+过程”的考核体系,激发团队意识,切实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实践训练,教与学都围绕做来展开;构建思创融合新路径,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植入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
形成独具江理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秉持“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重在实践”的理念,在大创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孵化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在真实的创造环境中学习创新,强调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学习创业,弘扬大胆尝试、敢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近年来学校创业人数明显增加,创业氛围日渐浓厚,超过5%的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典型。学校2017年荣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学科竞赛排行榜显示我校列全国63位,三门创新创业课程认定为江西省一流课程;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园、江西省第二批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功孵化多个创业团队,成功研发3D桌面打印机、睡眠仪、蓝牙车锁以及激光雕刻机等产品,其中江西创数科技团队成功入驻深圳市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公坊基地,学校毕业生创业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