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南昌大学肩负着引领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近日,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做客新华访谈,畅谈如何以党建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怎样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等教育。
精彩观点
南昌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在这座红色文化浸润的城市中,南昌大学是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南昌大学以健全高校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所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特色、优势资源,以创新创业学院为纽带,创新创业学分为引擎,创新实践平台为支撑,创新实践活动为导向,创新性将红色基因铸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培养“坚定政治认同、强烈国家意识、勇担社会责任、坚守文化自信、健全人格养成、宽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开放创新思维、恪守科学精神、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的特色性多学科交叉融合双创实践育人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江西要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支持南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省内唯一‘双一流’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南昌大学肩负着引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学校对教育改革发展是如何布局的?
扎根赣鄱大地,奋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背景下,南昌大学抢抓机遇,主动而为,提出了“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的工作新定位,确立了“扎根赣鄱大地,奋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研究制定了《南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
力争到2025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取得显著成效,迈入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到2035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南昌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请您介绍一下未来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什么样‘双一流’的规划?
‘十四五’期间,学校新材料创新发展学科群的发光新材料方向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若干方向形成国际特色,学科群在我国新材料行业主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面向未来,南昌大学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江西省“2+6+N”产业发展计划需求,强化工科优势和江西红色、古色文化特色,按照“1+2+5”模式分三个层次布局学科建设,建设8个重点学科方向。
第一层次建设新材料创新发展学科方向,打造在我国新材料行业主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学科;第二层次建设绿色食品、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大健康2个优势学科方向,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后备学科;第三层次建设流域碳中和、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红色基因传承、宋明理学与人文、乡村振兴与中部崛起5个特色学科方向,为打造新一轮一流学科奠定基础。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方面有何新举措?
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学校早在1994年就设立了理工实验班,开启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历经27年,先后设立了理工实验班、国学班、综合实验班、人工智能实验班等8个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际銮书院、焕奎书院,汇聚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形成了“三化、三制、三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维度选才鉴才、跨学科交叉培养、书院制协同育人、个性化融合发展”的培养机制,已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这批人部分已崭露头角,已有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教育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尤其要注重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南昌大学目前取得的成效?
教育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要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放到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中思考。
在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中,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要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南昌大学坚持“四个面向”,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打破学科边界,主动对接江西特色产业,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稀土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大健康医学实验班,积极发挥学校科技与人才的支撑、服务作用,全面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