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南昌1月25日电(记者姚子云)“禾满仓,鱼满塘,福满房”,禾仓——一个寓意美满的名字。
走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镇禾仓村的柏油路上,村庄干净整洁,行道树旁的李子树吐露芬芳。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冬日暖阳照耀下的池塘泛起阵阵波光。微风拂过,清新怡人。
移步换景,禾仓村随处可见小微菜园、邮票湿地、口袋公园等景观,一派精致的田园风光图映入眼帘。
禾仓村一角。 新华社记者 姚子云摄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辣味,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正在案板上剁辣椒。他面前是生机勃勃的农家菜园,身后的屋檐下挂着晾晒的腊肉、鱼干等。
老人名叫曾得桂,今年74岁,春节临近,他和老伴正忙着做一些“家乡味道”。他们盼着菜园的油菜花开,那是儿子、儿媳结束一年忙碌,领着孩子回家团聚的日子。
“早些年是另外一番光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招呼客人到村里串门,要先看天气预报。”曾得桂说,当地为页岩土质,坑坑洼洼的泥路,晴三天硌脚;雨稍微一大,猪牛栏粪便和一些生活垃圾随着水到处跑,没有下脚的地方。
“一拆一建,让村庄环境有所改观,村里将空心房和猪牛栏拆除,集中建设家禽圈养点。村里还全面提升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禾仓村才像个样子。”交流之间,村支部书记曾冬林搬了把椅子,加入聊天。
如何进一步提升环境,曾冬林的回答是:因地制宜。
将一些荒废空坪集中复垦,分配给村民作为菜园子,减少绿化、硬化建设管护成本;对一些容易成为垃圾堆放的低洼地带,集中清理后打造成鱼塘;在道路两旁等零散空地,栽上各种果树……
禾仓村的小微菜园。 新华社记者 姚子云摄
下河捉鱼,田野撒欢,上山采药……乡村的日子大多跟泥土有关,泥土不仅是农民生存的基础,也融入了生活习惯。
20余亩小微菜园衔来农家乐、20多口鱼塘“钓”来钓鱼爱好者……花小钱办大事,禾仓村的好环境实现变现。
“我们成立了禾仓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上门做工作,让大家搞好家门口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曾冬林说,同时聘请14名脱贫户担任保洁员打扫公共卫生,每家每户门前垃圾统一收集,再由环卫车运走集中处理。
“环境越来越好,周末一些城里的家长会把小孩带到村里玩,村庄越来越有生机了。”曾得桂说。
夕阳照耀下,老人脸上泛着光。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