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振兴路 满怀帮扶情】
日前,随着于都县卫生健康总院的揭牌,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诊疗中心、于都县中医院诊疗中心及一大批乡镇卫生院诊疗中心相继挂牌,标志着该县医疗卫生健康改革踏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驻足回眸,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这一目标,开启了对口支援于都的新征程。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倾情帮扶下,于都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日于都,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区,医院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显著提升,“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强化政策保障,基础设施耳目新
“哇,好高大上!几年没回来,老家竟然盖起了这么漂亮的医院。”6月4日,在福建厦门工作的钟先生,利用端午假期回到于都银坑老家,当天他陪母亲到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做检查时,看到新建的医院里设备齐全,环境优美,忍不住连声称赞。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银坑镇冷水村,占地106亩,设置床位499张,总建设面积5.3万平方米,是目前江西省唯一一家地处乡镇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
“目前,我院所拥有医疗设施,不仅可与县城的大医院相比,甚至有些智能化设备超过一些县级医院。”6月4日,与记者聊起医院的变化,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刘传自豪地说。刘传说,医院现拥有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肠镜、鼻窦内窥镜、纤维鼻咽喉镜、体外碎石机等各类先进医疗设备。作为一所地处乡镇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现承担起于北片区7个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和急救任务。得益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倾情帮扶,医院业务已辐射到宁都、兴国、瑞金等邻县(市)的5个乡镇,服务人口近32万人。
“我院科室由原来的17个增加到现在的近30个。”该院副院长梁建昕接过话说,2021年12月,医院整体搬迁后,新院区门诊涵盖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部常规科目,建立了影像、检验、内窥镜诊治、病理诊断等四大医技中心,能开展从关节置换至微创全系手术单元,且创建的风湿免疫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为于都首家拥有独立病区的学科。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巨变,只是国家卫健委帮扶于都强化政策保障、提升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2021年,于都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妇保院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7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316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700台热敏灸治疗仪支持热敏灸产业发展,脊柱外科、肛肠介入、眼科等学科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打造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并先后通过上级认证;形成了全县乡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新建的于都县卫生健康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引入阿里巴巴集团、百度集团、丁香园等,数字助力“健康乡村”建设,打造智慧村卫生室24个;实现全县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同级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基础设施的优化,带来的是服务水平的提升。”于都县卫健委负责人钟光华说,国家卫健委的对口支援,让于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于都县人民医院DRG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列第十一位,县第二人民医院在全省二级综合医院排名第五十一位。2021年,全县总体近视率环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于都被列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
医改纵深推进,特色医疗显身手
得益于国家卫健委的对口支援和湘雅医院的合作共建,梓山镇中心卫生院重点打造的特色牙科成效显著,先进的牙科技术解除了折磨村民许发秀10多年的牙痛。“乡卫生院的设备与城里医院几乎一样,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牙病。”许发秀感慨道。
为提升老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聚焦群众看病的难点、痛点、堵点,把部委职能与当地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十年来,国家卫健委高频次、广深度在于都开展调研指导,构建了双向交流绿色通道,出台了有效帮扶措施,深入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国家卫健委34名司局级以上领导先后来于都调研指导,为于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寻求发展良策,协调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于都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示范县,国家、省、市卫健委就于都县医改工作多次指导,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年薪制,落实总会计师年薪制,有效转化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成效,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出台《于都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依托于都县人民医院组建以“一院三区三中心”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着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整合信息平台,共享服务资源,逐步构建优质高效健康服务体系。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针对于都县医疗卫生服务短板问题,2020年至今,国家卫健委充分发挥部委职能优势,突出在政策倾斜、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支持于都医改向纵深推进。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于都县人民医院建设成三级综合医院,助推公共卫生、中医药事业、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疫情防控等稳步发展。
“公公婆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减轻了我不少负担。”葛坳乡三溪村村民叶兰香自丈夫肖福明救人牺牲后,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和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延伸,家里两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看病。
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十年来,于都县安排9名青年人才赴国家卫健委跟班学习,1472名医疗业务骨干赴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协调北大人民医院等上级知名医院选派73名医学专家来于都开展3个月以上的对口帮扶,帮扶专家累计示教手术1600余台,开展新技术项目80项,诊疗患者1.3万余人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打造特色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改纵深推进,特色医疗“显身手”。于都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瞄定打造特色医院的目标精准发力,县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黄麟乡中心卫生院妇产科、铁山垅卫生院尘肺免疫科、梓山镇中心卫生院牙科……一大批特色医疗科室异军突起。
提升创新驱动,群众就医更便捷
“以前走到卫生院得半小时,如今不出院子就能看病,很方便。”在于都县小溪乡登贤养老服务中心,因感冒到中心新建的医疗点治疗的张其英老人高兴地说。
今年2月,小溪乡卫生院根据于都县卫健委统一部署,斥资5万元在登贤养老服务中心开设医养结合医疗点,添置了复苏气囊、制氧机、抢救车等设备,配备治疗室、输液观察室、药房及3张病床,每天选派1名医生和1名护士全天候值班,让养老服务中心68位老人足不出院就能获得常见病和健康体检等多个项目的服务。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于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均已设立老年医学科。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辖区敬老院、福利院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现100%签约服务。于都县第三人民医院、岭背镇卫生院、禾丰镇中心卫生院、小溪乡卫生院等6家医疗单位先行先试,在辖区养老机构设置了医疗点,全力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8家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了江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审。
自2020年至今,国家卫健委帮助于都县争取到肾移植医疗救助项目,并协同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于都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生命接力——江西省于都肾移植医疗救助公益项目合作备忘录》,有2名肾衰竭终末期贫困患者成功完成肾移植。先后协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肛肠医院的对接,促成上海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帮扶于都县级医院,并签订了对口帮扶合作协议。牵头开设了“杏林说”科普平台,帮助协调赣州和于都参与全国性的医疗卫生学术交流,15次全国性会议及培训班在赣州召开,45批共2200余人次国内知名专家先后来于都开展义诊活动,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上广知名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6月5日,在黄麟乡安背康复村,麻风病康复患者张于婆向前来把脉问诊的黄麟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方萃强连连致谢:“感谢你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我们身边。”
在国家卫健委的倾情帮扶下,于都县卫生健康事业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的发展态势,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健康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国家卫健委第四批挂职干部高新强说,作为一名挂职帮扶干部,新时代,新征程,自己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续写新时代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精彩华章。(通讯员 余书福 宋嘉华 郭洪福)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