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事新说|“一粒米”的闯关
2022-11-30 09:23:5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图集

  最近,江西南昌县蒋巷镇的种粮大户邹泰晖长舒一口气,亩产1100斤,总产3000多吨,这是他刚拿到的6000多亩晚稻产量数据。老邹说,今年是他从事农业以来最难的一次“大考”。江西遭遇极端罕见旱情,每粒走出粮田的稻米,都是闯过“三关”的优胜者。

  这第一关是“农时关”。俗话说“不栽八一禾”,意思是栽种晚稻要在八月前完成,否则会耽误农时。但受高温干旱影响,邹泰晖本该7月中旬收割的早稻,到7月底才成熟。幸好老邹是种地的“老把式”,他提前研判今年可能出现气象干旱,不仅准备了晚稻抗旱种子,还提前通过育秧工厂备好了禾苗。此外,老邹使用无人收割机和无人插秧机,通过“机器换人”干农活,最终仅用10天,老邹就完成了一万多亩稻田的“双抢”。

  蒋巷镇位于赣江边,随着旱情发展,江河水位消退,提灌站取水困难。刚刚闯过“农时关”,抽水灌溉设备不足的“取水关”又拦在老邹面前。

  这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拔节的关键期,一旦缺水,必然减产。老邹一边自己购置水泵抽水,一边向当地农业部门反映。很快,政府调配了130多台深水泵,分布在蒋巷镇沿江岸线,从江中取水抽入灌渠,为周边的稻田“解渴”。

  然而,邹泰晖的农田处于灌区末端,一个礼拜才能“喝饱”一次。为此,老邹又请来两队专业人员打抗旱深水井,20米不出水就挖40米,水泵功率成倍增加……直到看着水流从管道汩汩冒出,加上老旧浅水井作为补充水源,老邹才松了一口气,总算闯过了第二关。

  然而旱情仍在持续,9月下旬,江西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老邹的农田附近同样是沟渠断流、浅水井干涸,新打的深水井出水量已难以覆盖全部田块。好不容易解决了抽水设备难题,又面临无水可抽的“用水关”。而此时,水稻逐渐成熟进入灌浆期,为此,老邹晚上愁得睡不着觉。

  不服输的老邹又利用田里的37个智慧农情监测站采集的数据,把田块划分成3200多个网格,智能化分析每个网格中晚稻所处的生长周期,以此确定灌溉优先级和顺序。依靠这张精细的“数据化供水地图”,老邹和同事们成为水管搬运工,每天动态调整,把水引到最被需要的田块,换取了6000多亩晚稻的丰收,闯过了最后一关。

  策划: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胡锦武、刘彬

  撰稿:熊家林

  出镜:刘彬

  摄制:万象、王中庆

  编辑:李宗胤

  技术:杨平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绿动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新华社音视频部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凯丰
加载更多
新华全媒+ | 南昌飞行大会上演空中精彩大戏
新华全媒+ | 南昌飞行大会上演空中精彩大戏
新华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新华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专题: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
专题: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
冬候鸟抵达鄱阳湖
冬候鸟抵达鄱阳湖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917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