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赣州市大余县河洞乡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以河洞“126”工作思路为方向,以打造生态、宜居、富裕、和谐、便民、务实新河洞为目标,准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
提高站位、强化领导,筑牢改革支撑点。河洞乡成立了由书记、乡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6名干部组建乡级宅改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实行驻村领导挂点指导、专班人员专项联络行政村的宅改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宅改工作、解决宅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按计划完成了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高位推进了河洞村热水组、河洞村石龟上组、长岭村坪塘组宅改示范点建设,确保宅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有序推进,找准改革切入点。成立了覆盖全乡41个自然村的宅改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职能、资格权认定及村规民约等制度办法。探索实施了资格权保障机制,已完成全乡资格权认定公示1155户。2个先行试点村完成全乡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初步认定宅基地940宗,2个村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累计处置历史遗留问题退出宅基地2.46万平方米,拆除复绿、复垦1.53万平方米,确权登记颁证1644本。
干群联动、浓厚氛围,瞄准改革发力点。通过广播播报、户主会、“村支书说宅改”、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宅改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印刷标语15条、召开小组户主会50余次。用好乡“周一干部学习例会”平台,组织开展宅改政策业务和宅基地规范管理培训,提高乡村宅改干部的宅改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加快培养一批“宅改明白人”。将宅改与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十带头”示范引领,引导群众自主拆除、退出无保留价值房屋、闲置破旧空心房等2.65万余平方米,37个自然村通过环境整治“十个无”验收,通过率90%以上。
规范管理、健全体系,把握改革落脚点。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紧扣“三权分置”,制定了“1+8”宅改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农户资格权认定、保留、取得办法,宅基地审批管理、监管以及村庄规划、编制等制度、机制,构建起宅改基石;不断规范管理权责。按照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机制,明确了宅基地审批程序,落实各审批环节责任人。在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参照“六有标准”建成“一门式”宅基地联审、联办窗口,在村设立宅基地申请建房代办服务窗口。构建了组有理事会、村有协管员、乡镇有执法队的乡、村、组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巡查监管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在宅基地使用监管中的“神经末梢”作用,落实了农村建房“一审五到场”宅基地批后监管制度。
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探索改革创新点。以宅改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修建了休闲广场,配套有文化舞台、休闲步道、儿童乐园等设施,在完善村民生活设施的同时提升了居住环境,让居民看到宅改好处的同时也推进了河洞温泉康养旅游的开发。以宅改补齐圩镇功能短板。为进一步提升圩镇建设,完善圩镇配套功能,引导村民将符合条件的宅基地通过有偿退出的方式,将宅基地用于圩镇配套设施的建设;结合圩镇项目建设建成了7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整治了以路为市的乱象;建成了1992.6平方米的河洞车站,提高了圩镇交通安全;建成了1382.94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完善了圩镇居民活动场所,带动了圩镇经济发展。(邹桂生、李紫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