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留住水就留住了鄱阳湖
——大旱之年都昌朱袍山秋子湖生态保护启示录
生态补水后,朱袍山秋子湖成候鸟理想栖息地。 记者 洪怀峰摄
朱袍山秋子湖从康山河主航道生态补水。 记者 洪怀峰摄
12月8日,是鄱阳湖保护区都昌监测站、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每月“逢八”联合对越冬鸟类监测的日子。一大早,工作人员就深入鄱阳湖都昌水域的大沔池、黄金咀、朱袍山等湖区进行监测。
当工作人员来到朱袍山水域,发现有东方白鹳、小天鹅、红嘴鸥、鸬鹚等在一起嬉戏、觅食。小天鹅、豆雁的叫声此起彼伏,不时有灰鹤从空中飞过。这里俨然成为候鸟栖息的天堂。
这一幕来之不易。今年鄱阳湖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身处鄱阳湖核心区域的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对朱袍山秋子湖及时“抢救”,为构建鄱阳湖“水、草、鱼、鸟、人与湖”和谐共生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罕见缺水
11个秋子湖干涸了8个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因每年冬季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飞抵越冬,它也被人们称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
今年因受干旱、高温、上游来水和降雨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鄱阳湖遭遇61年来干旱危机。公开资料显示,11月8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显示6.70米,低于原历史最低水位(7.11米)0.41米。
“鄱阳湖汛期反枯,从来没见过这么干旱。”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向记者介绍,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过水型、季节型湖泊,汛期蓄水,枯水期吐水。丰水期秋子湖与鄱阳湖主湖区融为一体。秋子湖也因此被称为鄱阳湖的“湖中湖”。在水文情况正常的年份,鄱阳湖一般从9月中下旬开始退水,10月份水位降至约12米,在缓慢退水的过程中,鄱阳湖中很多秋子湖(包括堑秋湖、碟形湖、沙坑/深水坑)逐渐露出真容,湖区的沼泽、泥滩也逐渐露出,湖里的小鱼、螺蛳、蚌、虾和沉水植物等,为越冬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今年鄱阳湖枯水期比往年提前了100多天,原本在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有后湖、输湖、三山、朱袍山、泥湖、马影湖等11个秋子湖,今年干涸了8个。而秋子湖是大型涉禽如东方白鹳、黑鹳和众多适水游禽的主要栖息地,同时因为干旱,鄱阳湖的洲滩生境大规模发生变化,湖床上苔草成片疯长,出现纤维化,蓼子草大面积死亡,而苔草、蓼子草是10多万羽雁鸭类和鹤类资源的重要口粮,另外造成湖区生物资源大量减少,失水的秋子湖鱼、虾、螺、蚌等因缺水死亡,候鸟生态链失衡。
生态补水
朱袍山秋子湖“活”了
大旱之年迎大考,常年与候鸟打交道的李跃深知,优良水质、丰富食物、隐蔽环境是越冬候鸟来鄱阳湖栖息的3个条件。
李跃为此把目光转向了未彻底干涸的朱袍山秋子湖。朱袍山秋子湖是鄱阳湖都昌湖区最重要的秋子湖之一,正常年份水域面积近1000亩,但今年9月秋子湖尚存水域面积仅381亩,与区域内其他十余个秋子湖相比,朱袍山离康山河主航道近,地势开阔,便于架设机械施工补水。
从9月19日开始,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因地制宜实施朱袍山秋子湖生态补水。
不过,补水作业刚开始的两天,朱袍山秋子湖水位一点也没见涨,湖床裂缝像漏斗一样,补进来的水一直下渗。李跃没有放弃,组织人员日夜不停补水作业,朱袍山秋子湖面积逐渐增加,目前已经达到约860亩,水位接近往年正常年份。
在对朱袍山秋子湖生态补水并支撑螺蚌等资源逐水繁育的同时,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投放了4000斤鱼苗,另外组织人员把纤维化较高的苔草割掉,等它们再次萌发幼嫩新草,为候鸟提供食物。
朱袍山秋子湖经过及时“抢救”,逐渐恢复元气。周边湿地蓼子草区域依水渐次变绿扩大,加上近期雨水滋润,从黄金咀至朱袍山近5万亩集中连片的湿地洲滩和秋子湖连为一体,重返水清草绿的丰茂生机。12月8日,鄱阳湖保护区都昌监测站、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联合监测到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小天鹅、豆雁、赤麻鸭、斑嘴鸭、绿翅鸭、反嘴鹬、红嘴鸥、凤头麦鸡、普通鸬鹚等41种鸟类,近6万只越冬候鸟在都昌湖区多部位分布,特别是今年第6次“逢八”监测时,发现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四鹤同框”,在都昌鄱阳湖水域的朱袍山秋子湖区上演。
科学留水
保住鄱阳湖生命之源
还留存有水源、鱼、虾、螺、蚌的地方,都成为候鸟云集之地;而湖床干裂、缺水少草的地方,已难见往年万鸟齐飞的景象。在12月8日,鄱阳湖保护区都昌监测站、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联合监测中,发现都昌后湖、三山、泥湖等干涸的秋子湖内,难觅候鸟踪影。
“三山秋子湖区有4000余亩,地处核心湖区,人为干扰少,食物丰富,曾是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小天鹅等珍稀候鸟最佳的越冬栖息地之一。”李跃告诉记者,多年守护鄱阳湖与候鸟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一个事实:有水就有鱼、有螺蛳、有蚌、有虾、有沉水植物、有草洲等,自然也就有了候鸟。这说明水是鄱阳湖的生命之源,没有水,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无从谈起。
正因如此,李跃看到近期在降温降水、冷湿气流共同作用下,趁鄱阳湖水位上升至9米之际,决定以自然方式从康山河主航道调水抽水,给三山、后湖、泥湖等秋子湖实施修堤蓄水,一方面促进秋子湖内的沉水植物和鱼虾螺蚌资源恢复繁育,为冬候鸟营造较为理想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是未雨绸缪,为来年维护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作准备。
“鄱阳湖中大于1平方公里的秋子湖有102个,加起来约1000平方公里,占湖盆面积约23%。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有三分之二栖息觅食在秋子湖。”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认为,都昌对朱袍山秋子湖进行生态补水与湿地修复,对探索鄱阳湖“水、草、鱼、鸟、人与湖”和谐共生,保护鄱阳湖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根本遵循,强化秋子湖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尤其是对70个大于2平方公里的秋子湖,尽快进行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管控,进行科学留水和蓄水,既要留住“天上水”,也要蓄好“五河水”,维护鱼类等水生生物、越冬候鸟与鄱阳湖的持续和谐共生,绘就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新画卷。
记者手记
等不起 慢不得
今年7月以来,鄱阳湖出现“汛期反枯”,土地皲裂,浅水洼地鱼虾螺蚌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对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依赖湿地的水鸟等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
鄱阳湖流域面积占全省94%,汇聚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这五大河流及周边中小河流之水。按理,鄱阳湖不会缺水,但鄱阳湖偏偏缺水,甚至有常态化趋势。“小旱年年有,大旱隔三五”,这是流传在滨湖群众之间的顺口溜。今年5月9日发布的《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其结论也认为,“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鄱阳湖区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加长的情况呈常态化趋势”。
种种迹象表明,鄱阳湖急需留住水。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抢救”秋子湖的实践表明,留住了水,就留住了鄱阳湖。
鄱阳湖是我省的母亲湖,也是我国唯一加入“国际生命湖泊网”的湖泊,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定为全球重要生态区。无论是从巩固和提升鄱阳湖的生态地位,还是为保障我省滨湖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留住“天上水”“五河水”,鄱阳湖等不起、慢不得。(洪怀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