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达67.25%;6万多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2021年油茶总产值超15亿元,以此为代表的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日前,萍乡市公布的一份绿色成绩单颇为引人注目。虽已进入冬季,行走在昭萍大地,但见城乡绿色掩映,处处生机勃勃。
城乡绿意浓
“水清了,天蓝了,地绿了,更宜居了。”冬日暖阳下,萍水湖湿地公园内,居民惬意地散着步。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66.87%提升到现在的67.25%。
在城区,新建翠湖公园、萍水湖湿地公园、鳌洲公园等系列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完善了人民公园等多处城市公园绿地,改建完善7处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城市森林公园、河道景观带和入城口景观点,打造70多个适合市民休闲的园林景观带、街心花园和小游园。建城区绿地面积达236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66%,基本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
在乡村,通过实施乡村风景林建设、乡村公园建设等乡村绿化美化活动,着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近年来,该市建设了莲花县田心村等省级乡村风景林示范点33个、芦溪县山口岩村等市县级示范点194个。通过开展乡村绿化活动,许多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得到保护和利用,增加了乡村旅游活力。如武功山的桂花村,通过对古村及周边古树、森林的保护,乡村休闲旅游得到大力发展。
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在该市已深入人心,公众爱绿护绿造绿兴绿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每年参与义务植树的市民达130万人次,义务植树288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
废矿绿满山
眼下,在芦溪县石塘村3000余亩的脐橙种植产业基地,数万株脐橙树枝繁叶茂。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矿山,几十年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利用林业科技创新手段修复,这片废弃矿山终于重现生机。
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产区,100多年的煤炭开采留下大片废弃矿山,各种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城乡环境。根据2009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该市有近9万亩废弃矿山需要生态修复。
近年来,该市创新“生态+”治理模式,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该市出台了《萍乡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组2020年度计划》,各县(区)也都制定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对废弃矿山修复治理进行全面规划。
通过整合资金,该市积极申报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近年来争取各类资金达3.31亿元。与此同时,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废弃矿山修复已达6万多亩,修复率超过77%。
青山镇原焦宝煤矿经治理后建成了中医药养生小镇,南坑镇山田村废弃矿山修复后种植6000亩泡桐……大片曾经光秃秃的废弃矿山,重回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上演美丽嬗变。
产业绿生金
农闲人不闲。趁着天气晴好,在莲花县路口镇庙背村的油茶林里,村民们仍在忙碌着。这片700多亩的油茶林,如今已成为村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据萍乡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市完成高质量油茶项目建设5.26万亩,油茶企业(合作社)、大户达200多家,油茶总产值超15亿元。
此外,竹产业迅速壮大。该市已改造毛竹低产林15.2万亩,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1.16万亩、竹林经营道路359.6公里。毛竹活立竹密度从每亩95株增加到115株,平均眉径从7.2厘米提高到8.7厘米。竹笋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武功山、上栗县等地生产的生态无公害鲜笋、干笋,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
森林药材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现有森林药材保存面积4.5万亩,仅2021年就新增木本、草本森林药材种植面积1.41万亩,每年增长幅度均在30%以上。涌现出红豆杉、金线莲、石斛等一批精品,其中“新泉十八湾”冰雪金线莲、“一德”虎杖在首届江西林博会上被评为金奖林产品。
同时,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型林业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该市已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家、省级森林公园12家,省级乡村森林公园38家,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处。
一系列以绿助产的林业产业稳步发展,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带动林区群众增收致富,为萍乡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贡献了力量。(钟进文 记者 尹晓军)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