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快乐、更开朗了,再也不用奔波在不同补习班之间,家长的焦虑也减少了。看来‘双减’真的很有必要!”日前,在南昌市东湖小学举办的一次家校沟通会上,蔡女士说出了学生家长对“双减”的切身感受。
如今,“双减”政策已落地一年。一年来,“双减”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访了一些中小学。
课外教培机构“退烧”,课内教学质量提高
“以前,给孩子报了不少培训班,课程排得满满的,不少时间还折腾在路上。”蔡女士说,“双减”政策落地后,她的孩子不再上培训班了,有了更多课余时间,现在孩子课后打羽毛球、画画,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记者走访发现,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治理,热度逐步降温。告别了学科类补习“报班热”,学生有更多时间拓展兴趣爱好,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在“双减”设置的“红线”之下,我省拿出了坚决治理到底的气势,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前所未有。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8月开始,11个省直部门就联合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集中专项治理行动,在全省统一建立了每日一调度、每周一报告、每半月一通报制度以及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等,还开展省级专项督查检查、联合暗访、学科类培训治理“回头看”等行动。利剑频出,对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产生了强大威慑力。数据显示,一年来,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由3000余家压减至26家,压减率达99.15%。同时,我省严厉查处各种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积极推进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
教培机构“退烧”了,与之对应的是,课堂学习更高效、高质了。
课时目标、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学习任务、课后延展作业……在南昌市东湖小学,记者看到,每堂课、每次作业均按照结构化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该校副校长熊倩告诉记者,去年“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省教育厅专门研究制定《江西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学校根据规范和要求,在教研教改上下功夫,“尽量减少因教学重点不突出、方法不得当、教学内容繁冗芜杂而导致学生学习困惑。”熊倩说。
作业减负提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采访中,南昌市东湖小学一份“东湖区小学作业设计清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以小学语文二年级《我是什么》这篇课文为例,清单从教学目标、课堂需完成的学习目标、需通过作业巩固和提升的目标、作业内容及预计完成时长四个板块,将作业目标细化到了每一道习题。作业中删去了机械、重复性习题,增加了诸如“试着画一画水的变化导图”“将水的变化讲给家人听”等探究类、活动类作业。熊倩认为,这些趣味性、创意性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考查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也更快乐了。
走进南丰县嘉禾小学,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用稻秆、麻绳、冰棒棍、废旧塑料制作的笔筒、房屋模型、农具、摆件等手工作品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兴国县80多岁的竹编老匠人许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竹编手艺竟会成为当地学校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每隔一周,枫边中心小学师生就会来到许老家,学习竹编技艺。
做好“双减”工作,学校提供好课后服务是关键一环。各地各校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各种课后服务举措,让孩子们在有特色、有意义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开拓视野、收获成长。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落实课后服务时间“5+2”要求,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近460万人。
充实放松、快乐倍增,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高频词,是孩子和家长们对“双减”最直接的感受,也是实施“双减”政策收获的回音。在一份全省300余万名学生家长参与的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和家长满意度均超过96%。(王锋旗 记者 李 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