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土”专业变成“金”专业的教书匠
2022-12-05 09:37:15 来源: 江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图集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洪一江教授,在南昌大学可是大名鼎鼎。他在南昌大学唯一的农口专业里带出了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把“土”掉渣的水产养殖专业发展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水产养殖专业是学什么的?喂喂鱼、养养虾吗?这值得我花四年本科的时间来学习吗?”进入南昌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习的学生大多踩线调剂而来,感觉前途迷茫的、后悔高考没多考几分的大有人在。

  “这是对专业认识不足造成的,需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让学生去实验室、田间地头寻找答案。”在教学中,洪一江立足服务江西渔业发展,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南昌大学水产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将产业的先进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专业的培养体系、课程、实训以及师资建设中,打造产教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从教30余年,洪一江给超过5000名本科生授课,直接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百名。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和学生聊聊天,谈谈思想、学习、生活,是洪一江保持多年的习惯。有时看他行程太满,同事和学生劝他不要太辛苦,他总是用一句“我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来回答。

  每到周末,洪一江总会带着学生到农村、进企业,和农民、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乡村、认识企业。“老师不能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农民需要什么’,关起门来搞科研不是我们的初衷。”洪一江总是对师生们说,稻田里面也有顶天立地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不光要从书本上学好基础理论,还要在广袤大地上提升素质和技能。

  不光教书育人,洪一江还带领团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2016年5月,由洪一江组织,以首批国家卓越农林计划水产养殖专业师生为主体的“稻渔工程”团队成立。稻田里养鱼,这种模式生态、优质,符合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新期待。经过多次研究、实验,团队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国内领先的“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稻鱼”“稻鳅”等6类12种典型模式,实现亩均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50%以上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做到了“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帮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每年服务基层时间达180余天,帮助超5000余人脱贫致富,团队直接技术服务的稻田面积达10万多亩,稻渔工程模式遍布江西革命老区20多个县(区),帮助30余家省内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效益3至5倍的提升,合作企业年产总值超10亿元……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字背后,是洪一江为乡村振兴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记者 李 芳 实习生 杨艺萍)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中庆
加载更多
杨海峰:做强纺织服装首位产业 赣南小城变身“时尚新城”
杨海峰:做强纺织服装首位产业 赣南小城变身“时尚新城”
新华全媒+ | 南昌飞行大会上演空中精彩大戏
新华全媒+ | 南昌飞行大会上演空中精彩大戏
新华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新华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专题: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
专题:2022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