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水清岸美 渔民安居乐业
2022-05-18 08:54:28 来源: 江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关注头条江西
图集

    中华鲟时隔15年再现鄱阳湖,刀鱼出现率上升近10倍,江豚“携子进城”的画面重现;全省6.82万名退捕渔民妥善安置,5.2万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面就业……赣鄱江畔,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

    近年来,我省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立健全禁捕执法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拓展退捕渔民安置,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初显。

    创新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020年1月1日,江西提前一年实施禁捕退捕工作,覆盖全省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52公里长江干流和整个鄱阳湖区,涉及48个县(市、区)的建档立卡退捕渔船2.14万艘、渔民6.82万人。

    为做好禁捕退捕工作,我省将工作重点放在健全长效机制上,创新性地完善了推动方式、监管机制和体系等系列举措。省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做好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江西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决定》,省直各有关单位推出系列配套措施。

    为应对禁捕水域点多、面广、岸线长,监管和执法难度大的问题,省禁捕办、省河长办建立完善禁捕执法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置“网格长”2236人,落实村组监管责任,并将4项渔政执法权下放到乡镇实施,提高渔政执法快速抵达能力。针对鄱阳湖水域面积大、丰水期和枯水期岸线不一等特点,率先发布275个拐点坐标,明确禁捕范围。创新天然水域垂钓监管,印发了《江西省重点水域垂钓管理办法》,为基层执法提供依据。

    同时,我省组织省内外26家科研单位、110名水生专家,创新建立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升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能力。目前,江西监测数据1.15万个,数据量居全流域第一。

    注重授人以渔,让渔民安心上岸

    “我只有捕鱼的技能,文化水平也不高,以后靠什么来维持生计?”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渔民曹金亮洗脚上岸后,一度有些迷茫。

    当地政府在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后,指导他学习珠贝加工技能。曹金亮用领到的渔民补助资金开办珠贝加工厂,从两三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11人的加工厂。他还在政府投资建设的珠贝孵化产业园租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注册了一家贝壳工艺品厂,企业年产值200多万元。

    曹金亮是我省渔民转型的缩影。我省坚持做好各项务实举措,不断巩固拓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成果。出台了退捕渔民转产就业8项帮扶措施,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精准掌握渔民转产就业情况。通过巡回招聘、专场招聘、入户送岗等方式,促进企业吸纳就业1.5万人,帮扶灵活就业2.6万人。建设“渔民驿站”,开展渔民结对帮扶,支持75个渔村发展集体经济。强化金融支持,发放创业贷款5309万元,助力渔民创新创业。开发护渔员、护鸟员、护堤员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渔民2530人,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

    强化齐抓共管,执法效能大幅增强

    禁捕执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联勤联动、齐抓共管,“禁捕令”方能落地落实。

    省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公安、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林业等部门建立健全联谊联防机制,在长江干流、鄱阳湖等禁捕水域联合值守、常态化巡航巡查,对非法捕捞等各类违法行为保持严打高压。目前,我省有渔政执法机构91个、渔政执法工作人员1008人。

    上岸后的渔民也加入到护渔的队伍中来。永修县吴城渔业大队的熊宏伟是一名有着20多年捕鱼经验的渔民。他放下船桨渔网后,在退捕渔民就业培训班参加了船舶驾驶员技术培训,经过选拔后,成为县重点水域护渔队的一员。

    不仅仅是队伍壮大了,科技装备的支撑也在提升。我省统筹资金2亿多元,配置了执法船42艘、执法快艇58艘、执法车95辆、高空瞭望探头378个、无人机70架,基层渔政执法效能大幅增强。(记者 李耀文)

 

+1
【纠错】 责任编辑: 胡建强
加载更多
“吉祥鸟”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成功首飞
“吉祥鸟”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成功首飞
83名学生 83个课堂
83名学生 83个课堂
奔跑吧,贾君婷仙!
奔跑吧,贾君婷仙!
南昌:铜箔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南昌:铜箔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5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