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赣江潮起(图)
——赣江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纪实
赣江奔流,经年不息;时代大潮,浩荡前行。
曾经,这里分属南昌、九江,不少地方是农村和郊区。如今,这里被一种全新的体制机制激活,以“创新、绿色、融合”为天然基因的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正加速奔跑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2016年,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精彩亮相。新区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包括经开、临空、永修、共青四个组团。六年后,一串串增长的数字展现其奔跑的姿态——2021年,赣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8.4%。
一项项改革先行先试,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今年6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推动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大会,发出了“打造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王牌’‘骏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强劲支撑”的号令,赣江新区正奋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书写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
改革潮涌,奋楫争先。今天的赣江新区,正崛起成为一座绿色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赣江中药创新中心。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新基地生产车间。
制图:康春华
赣江新区儒乐湖公园。
图片均由通讯员伍侠摄
项目建设提速,持续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动力
近日,记者走进赣江新区双智赋能中心项目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目前,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计划年内建成运营。
据了解,该项目是赣江新区与全球科技巨头海克斯康携手打造的数字智能服务平台,由创新产业投资公司与慧新全智公司共同建设,致力于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研发、服务以及人才培训,总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将建设涵盖汽车、航空、电子、新材料及产业互联网的研发及展销中心。
赣江新区双智赋能中心项目是近年来赣江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势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动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1至7月,赣江新区277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4.81亿元,完成率74.57%。其中,直管区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83.96亿元,完成率91.67%;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2亿元,完成率105.6%,远超时序进度。
赣江新区制订印发《赣江新区“项目大会战”工作方案》《赣江新区2022年“项目大会战”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并成立由新区主要领导领头、各组团各部门全面参与的“1+5”推进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一事一会商、一件一销号、一屏管督查、一窗帮代办等“八个一”推进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纪检监察+部门督查法”“专题会商法”“三地协同推进法”,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的全过程推进闭环、一站式服务体系。
在高位推动下,停滞多年的赣新大道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在多方努力下,赣江新区、南昌、九江实现联动招商、项目资源共享。
当前,赣江新区各组团、各片区项目实现一张表分析、一体化推进,曾经制约项目建设的审批难、拆迁难、融资难、用地难、推进难等得到有效破解。
重大项目的强势推进,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新区将推动经开、临空组团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永修组团有机硅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共青组团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改革创新提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释放活力
创新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驱动着新区急速向前。
前不久,由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牵头,联合科研院所以及多家制药企业共同组建的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这是全国第九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将带动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升级,为产品工艺升级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颠覆性技术,将有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机制。
以改革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赣江新区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集成式改革为发展赋能,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发展破局,以自主性改革为发展探路,在绿色金融、科技人才、行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开辟改革“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截至目前,赣江新区共引进创新平台24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由成立前的20家增至69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成立前的55家增至354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
体制机制创新是活力之源。2021年,新区集成创新推出“1+7”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绿色金融、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31项改革任务,今年又持续推出改革任务26项,推动改革由分散式向集成式迈进,提升改革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水平。
如果说,创新成果点亮了赣江新区繁星璀璨的天空,那么绿色金融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颗。2017年6月,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五年来,新区以绿色金融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紧紧围绕“建体系、聚要素、搭平台、强内涵、树品牌”,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出各类创新成果60余项,绿色市政债等两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期评估报告中有14处为新区点赞,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绿色金融改革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深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自成立以来,赣江新区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退税费98.18亿元,以税收“减”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智慧税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刷脸”办税、江西省政府电子印章和全流程电子退税等,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纳税时间压缩至100个小时以内。新区近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在网上办理,办税缴费业务“非接触式”办理量占比86.19% ,纳税人上门次数减少70%。
创新,再创新;突破,再突破。赣江新区改革创新的大道越走越宽,这片处处涌动着创新因子的沃土,释放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激荡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春潮。
城市品质提升,完善的功能和更高的颜值让新区更有魅力
在这座新城的发展路线图中,增进民生福祉是始终不变的追求。
现在,走进赣江新区,一幅这样的画面映入眼帘:现代化的工业标准厂房随处可见,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亭台楼阁掩映在大片的绿树鲜花之中,越来越多的商圈日渐繁华,中央商务区正拔地而起,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宜居使宜业更充实,宜业使宜居更现实。赣江新区成立以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安全等需求,坚定不移推进现代、高端、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产城融合新城。
——谋划发展新格局。通过用地改革创新,新增1342亩工业用地,破解土地要素瓶颈,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在夯实基础设施承载力方面,截至9月30日,赣江新区将新开工9条路网建设,形成夜间可亮、风貌可见、人流可聚的现代化儒乐湖新城新风貌。
目前,新区正在谋划建设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形成融公交、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服务配套餐饮”等于一体的公共交通区域中心,提升市民出行品质。谋划新区至南昌中心城区的快速公交线路,实现与地铁3号线、4号线无缝接驳,与南昌市区发展“时间同城化”“空间一体化”。
——完善城市新配套。教育资源方面,赣江新区凝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近、全、优”全龄段教育圈。引进南师附小、南大附小、江西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等前来办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大大增强了新区综合竞争力。
同时,赣江新区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打造的三甲综合性医院——赣江新区医院即将试运营,将承担新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医疗救治工作,助力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
——塑造城市新形象。当前,赣江新区正分两期打造儒乐湖公园。一期已竣工交付,周边路网完成亮化。二期将于9月底前启动项目建设,建成后将打造穿湖而过的儒乐桥、湖中漫游的水上航线,新增滨水栈道,公园中点缀智慧塔、网红店、水上集市、露营草坪等颇具烟火气的生活休憩配套设施。此外,临空组团空港新城、永修组团湖东新城、共青组团南湖新城等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短评
一个国家级新区应该是什么样的?
赣江新区给我们的答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格局优化引领发展突围,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鲜明的标识、把产业发展作为最坚实的支撑、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动力、把产城融合作为最优化的形态、把勤廉作风作为最根本的保障,加快释放先行先试政策红利,打造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
看今朝,这片曾经分属南昌和九江两地的土地已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处处跃动着蓬勃创造力,处处洋溢着民生幸福;忆往昔,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凝结着汗水、映射着奋斗,记录下每一名奋斗者动人的身影。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背负发展与跨越的梦想,赣江新区铿锵崛起,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未来,我们相信,赣江新区还将以创新求变的精神和骏马奔腾的闯劲,在创新高地上打造更多“王牌”,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记者 林雍 宋思嘉 康春华)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